[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自吸式离心泵无效
| 申请号: | 98227920.5 | 申请日: | 1998-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350566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1-24 |
| 发明(设计)人: | 蒋龙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市宙斯泵用密封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04D1/00 | 分类号: | F04D1/00 |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史建群 |
| 地址: | 2142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离心泵 | ||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自吸式离心泵。
自吸式离心泵由于具有自吸功能,因而在许多场合得到应用。现有的自吸泵一般多为卧式结构,通过高于轴中心的进液口和呈S形的进水流道及泵体下部突出的储液腔存储工作液达到排气自吸工作。这种结构自吸泵的主要缺点:一是存储的工作液相对较少,因而自吸出液速度慢,而且较少的存液稳定性还受轴密封影响波动,加上停机抗虹吸性能差,停机时进液口产生的虹吸会导至泵内存储的工作液体容易被减少或抽空,不利于自吸泵停机后再次快速自吸出液工作,因而再起动性能差。二是由于泵内存储工作液少,出液速度慢,使泵在较长时间自吸起动运转时,较少的工作液和高速运转的叶轮摩擦,产生热量使工作液急速升温,影响泵轴密封寿命。三是由于泵内工作液不足易导至自吸泵抽空运转,也会造成泵轴机械密封容易损坏。
其次,自吸泵工作时叶轮与泵盖间流体涡流和线速度大,叶轮前侧的泵盖内侧壁容易磨损,尤其在输送含颗粒的液体时泵盖内壁磨损就更快,泵盖的磨损导至叶轮和泵盖间隙增大,使得泵容积效率损失严重,工作效率降低。而现有的自吸泵由于结构上的原因,叶轮与泵盖磨损后不容易调整,只得更换整台泵,所以泵机整体使用寿命不长。
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停机后存液多,且不易泄漏,存液稳定,有利于自吸快速出液工作的自吸式离心泵。
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快速出液工作,且泵盖磨损后易调整、维修、更换,泵机整体使用寿命长的自吸式离心泵。
实用新型第一目的实现,主要改进是将自吸泵由卧式结构改为立式结构,并通过增设至少三个连通的储液腔和将泵体放置在储液腔中,从而增加自吸泵自身储液量,达到快速自吸出液工作。具体说,实用新型自吸式离心泵,包括涡壳、泵轴、叶轮、付叶轮、泵盖组成的离心泵及泵进口、泵出口和存液腔,其特征在于所说存液腔为并列设置的两个筒体,其中至少一个筒体被横向隔板分隔成上下两腔,上腔为出液存腔,其上部设有泵出口,下腔为进液存腔,上部有泵进口,另一筒体为泵工作腔,竖直放有离心泵,所述泵工作腔、进液存腔、出液存腔三腔相通,离心泵的吸入口与进液存腔相通。自吸泵起动工作时,高速旋转的叶轮将进液存腔中存储的工作液(携带空气)通过离心泵吸入口被吸入泵体,并经泵工作腔、出液存腔和/或进液存腔循环运转将泵内(尤其是进液存腔)和泵进水管内空气排出,达到自吸出液工作。
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实现,主要改进是将离心泵盖设计成外置式,即泵盖设在泵工作腔外,这样便于微调和更换泵盖。
为描述方便,实用新型所说筒体,包括各种几何形状的箱体或圆筒体,但尤以圆筒体为优。所说三腔相通主要作用是在自吸排气过程中形成工作液的回流循环,可以是两两相通,还可以是互为相通,回流通孔不宜太大,以免影响泵的出水。为方便更换输送工作介质,出液存腔设有注水口,进液存腔设有放空口,便于重新注入或补充工作液及将泵内原工作液放完,不使两种工作液相混。为防止自吸泵停机时泵出水管中水锤冲击,在泵出口内设有单向止回阀。
以下结合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的描述,进一步说明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图1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1:参见图1,自吸式离心泵由并列设置并固定在同一底板3上的塑料圆筒体1和2及竖置于筒体1中的离心泵组成。离心泵则由耐腐塑料制成的泵盖9、涡壳4、叶轮5、带防腐套8的泵轴7、设置于顶端的付叶轮6组成。其中筒体1被泵体涡壳上下分隔成封闭的泵工作腔1.1和下端开口的支承体1.2。筒体2由横向斜隔板11分成小的上出液存腔2.1和较大的下进液存腔2.2,斜隔板下底部有通孔12使两腔相通,出液存腔上部有带单向止回阀14的泵出口13及注水口15,进液存腔上部有泵进口16,下部有放空排水口17。泵工作腔通过连接管18与出液存腔相通,泵吸入口与进液存腔通过连接管10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市宙斯泵用密封研究所,未经宜兴市宙斯泵用密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279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