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驱动磁性分离器无效
| 申请号: | 98226951.X | 申请日: | 1998-06-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327449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7-07 |
| 发明(设计)人: | 胡晓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晓宁 |
| 主分类号: | B03C1/16 | 分类号: | B03C1/16 |
| 代理公司: | 江苏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冬涛 |
| 地址: | 2256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磁性 分离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性分离器,具体地说是一种内驱动磁性分离器。它是净化机床切削液或清洗液的机床附件。
为了提高机床加工精度,保持冷却液清洁,需要一种固液分离器将切削铁屑与冷却液分离。目前有一种分离器它是由一个磁性滚筒和外置一套蜗轮减速器组成,这种分离器体积大,噪音高、蜗轮减速器易磨损,制造成本高。另外还有一种专利申请号为96230030.6的内驱动磁性分离器,它的滚筒是由低速永磁同步电机、轴承推杆减速器组成。电机由电刷盒供电。该方案中,筒体作电机外壳,电机定转子通过轴承推杆减速器都作旋转。这样对气隙很小的低速永磁同步电机来说筒体零部件加工精度和装配的积累误差,都将影响电机的性能,很难形成批量生产。且电机由电刷供电,安全性能较差。该设计中,磁性滚筒与电机同用一块磁钢,由于电机的充磁方向间为轴向,这样将使滚筒磁吸引力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则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内驱动,电机直接供电,吸力强且铁屑刮除容易、噪音低、适应批量生产工艺要求的内驱动磁性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一种内驱动磁性分离器,其特征是轴19上装有一个外转子永磁同步低速电机,电机外转子12上装有一只套在轴19上转动的齿轮20,齿轮20连接行星减速器带动筒体作低速转动,筒体一周均匀间隔贴有磁条10。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滚筒的驱动采用低速永磁同步电机,从而降低减速器的减速比,使之减速器的设计简单可靠。
2、电机为单独的一部件装配在筒内,制造较为方便,筒体的制造和装配误差都不影响电机性能。
3、电机的电流从轴心孔接入,既安全,又可靠。
4、减速器机构采用行星减速器,它具有结构简单、噪音小,低磨损、传递效率高,减速比大,并利用筒体的一端环作为内齿轮,从而简化了结构。
5、筒体的一周均匀间隔贴有径向充磁的磁条,一方面增强了对液体内铁屑的吸附力,减少磁性材料的用量;另一方面,当刮板刮至磁钢间隔处,容易将铁屑刮落。
图1是内驱动磁性分离器示意图。
图2是滚筒主视图。
图3是滚筒剖面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待处理的冷却液从箱体4的入液口流入箱体4,滚筒2通电后作3r/min低速转动,利用滚筒2的磁力作用把液体中的铁屑吸附在滚筒2的表面,铁屑经压辊1挤掉残液后,随滚筒2转至刮板3,刮淌落入存屑盒5,净化后的冷却液从箱体4的出液口流出。
如图2、图3所示:滚筒2结构可分为低速永磁电机,行星减速器,筒体三部分。电机由外转子12、内定子13组成。行星减速器由齿轮14、15、行星盘17组成。筒体由端盖7、端环8、磁条10、内筒11、外筒9、内齿圈16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电源线通过轴19中心孔接入外转子永磁同步低速电机。通电后,电机外转子12绕轴19作60r/min转动,外转子12上装有齿轮20,齿轮20连接行星减速齿轮14。行星盘17用键18固定在轴19上不转动,行星减速器内齿圈16又作筒体的一端环,这样电机通过行星减速器减速后,带动筒体按3r/min转动。筒体一周均匀间隔贴有径向充磁的磁条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晓宁,未经胡晓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269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火车能量回收装置
- 下一篇:滚筒法渣处理装置的钢球冷却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