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室温控制器无效
| 申请号: | 98225748.1 | 申请日: | 1998-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341186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29 |
| 发明(设计)人: | 鲍健;高立新;季晓东;熊鲁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5D23/00 | 分类号: | G05D23/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合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国城 |
| 地址: | 23003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室温 控制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采暖、空调系统配套使用的房间温度控制器。
据检索,已有的温度自动控制装置,多用于工业生产或作为空调器的一部分,而专用作房间温度控制而单独使用的控制器只有"温度控制器"和"中央空调用微电脑温度控制器",其中第一件是用机械温控器,第二件的温控范围在16~30℃之间,且是一次设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多点定时预置温度的多功能室温控制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见附图1:单片机(IC1)的第1脚接电容(C4)和电阻(R3)组成的复位电路;单片机(IC1)的第2、3、6、7、8、9脚分别接芯片(IC2)的第14、13、11、6、4、3脚;单片机(IC1)的第2、3、6、7、8、9脚和芯片(IC2)的第15、12、10、7、5、2脚分别接液晶屏的第4、5、6、7、8、9、11、12、13、16、15、14脚;单片机(IC1)的第4、5脚接晶振(G1);单片机(IC1)的第18脚接由晶体管(T1)和(T2)组成的输出电路;该输出电路一端接由二级管(D1~D4)组成的整流全桥,使输出开关信号无极性限制,另一端接二级管(D5)、电阻(R11)再接干电池(B1);单片机(IC1)的第14、15、16、17脚通过电阻(R4~R9)合成液晶公共电极信号,送至液晶屏(LCD)的电极信号(COM1)、(COM2)、(COM3)脚;温度传感器(RT1)接单片机(IC1)的第13脚;电阻(R2)和电容(C1)生成的测温积分信号送往单片机(IC1)的第12脚;单片机(IC1)的第19脚接按键公共端。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输出开关信号插头(X1)与被控制系统(例如采暖系统的加热控制电路,或中央空调的盘管阀门等)连接起来,单片机(IC1)开始工作,将液晶屏驱动信号送往液晶屏(LCD),并通过芯片(IC2)将扩展的液晶屏信号也送往液晶屏;单片机(IC1)的第19脚发出键盘扫描信号,用于检测用户按操作键;温度传感器(RT1)为热敏电阻,温度变化时使单片机(IC1)的第13脚电压变化,单片机(IC1)通过计算即可测得温度。单片机(IC1)测得室内温度,同用户设置的温度相比较,若室温低于用户设置的温度则启动加热,待室温升到设置温度时则关断加热,如此自动控制室内温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液晶显示,清晰美观,室温显示范围O~39℃,时钟显示O:00~23:59,用一蜡烛图案表示正在进行加热,有1~4个定时预置点,设置温度范围5~29℃,外形见附图2。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时间/温度预置点数可变,有1~4个点可选,由于采用多点区间全自动控制,既可使居住者感觉舒适又可有效节能,操作简单,直观,成本较低,性能可靠,性能价格比高,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
图中:LCD液晶屏;COM1、COM2、COM3液晶屏的电极信号;S1~S5按键;R1~R11电阻;C1~C7电容;RT1温度传感器;IC1单片机,IC2芯片;T1、T2晶体管;D1~D5二极管;G1晶振;B1电池,X1插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257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回收脱硫除尘装置
- 下一篇:安全型不锈钢压力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