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性能铅酸免维护蓄电池快速充电器无效
| 申请号: | 98225598.5 | 申请日: | 1998-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3832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6-14 |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涵;高云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J7/10 | 分类号: | H02J7/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3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性能 铅酸免 维护 蓄电池 快速 充电器 | ||
本实用新型高性能铅酸免维护蓄电池快速充电器是一种用于中小型铅酸免维护蓄电池的专用快速充电设备,属于电子技术及应用电化学领域。
目前各类充电器名目繁多,但都是针对性较强,主要用于镍镉电池、锂电池或是普通铅酸蓄电池;而针对目前最新发展或正在开发研制的新型高性能和超高性能的铅酸免维护蓄电池用的快速充电设备尚属空缺。普通铅酸蓄电池与新型铅酸免维护蓄电池在性能和电池结构上有着本质的差别,在充电方式上亦有着较大差别,因而用普通铅酸蓄电池用的充电器不能直接用于铅酸免维护蓄电池,否则将会引起铅酸免维护蓄电池的损坏,严重时会引起蓄电池的爆炸或爆裂。在充电方式上常规的充电器采用1/10C的电流充电,一般需要12--14小时才能将蓄电池充足,用这种充电器充电比较费时,在某些应急场合比较难以适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根据“三阶段”充电原理而设计的电路比较简单、合理,对铅酸免维护蓄电池尤其是高性能铅酸免维护蓄电池能起到快速高效并具有保护作用的快速充电器。这种充电设备在充电时根据“三阶段原理”能自动检测蓄电池的充电状况、极化大小,自动切换进入不同的充电状态,以达到充电在不同的阶段以最大的充电能力和最快的方式进行,当蓄电池充足后及时切换充电方式自动进入保护浮充充电状态。
图一是本实用新型高性能铅酸免维护蓄电池快速充电器工作原理图,它由电流/电压输出控制电路1、电压/电流信号检测电路2、充电状态切换控制电路3和充电状态指示电路4等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以“三阶段”充电原理而工作;在蓄电池初始充电时以恒流大电流方式进行初充电阶段,在此阶段电流选择在蓄电池能够接受的最大电流下进行,并能保证充电达到总容量的85--95%,同时检测电压,当极化和端电压达到预定数值时充电转入恒压补充充电阶段,在此阶段检测充电电流,当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到最大充电电流的1/10时,基本可认为电池已充足进而充电转入浮充电阶段,在此阶段限制充电电压在一个较小的电压上,以防止电流过充电和补偿由于电池自放电所造成的容量损失。
图二是本实用新型高性能铅酸免维护蓄电池快速充电器电路原理图,图二中IC1是三端可调稳压集成电路与大功率三极管N1和中功率三极管N3及电阻R2、R11、R12组成电流/电压输出控制电路;电阻R3、R4和电位器W1组成大电流输出取样控制电路,以控制IC1在恒流充电阶段的电流大小;IC4:A是电压比较器与基准电压电路Z1和R9再与电阻R7、R8和电位器W3组成充电电池端电压和极化大小的检测电路,当检测电压达到预定的设定值时(由W3调整),IC4:A输出高电平,控制三极管N4导通,从而使继电器J3、J4动作吸合,使IC1从恒流输出状态转化为恒压输出状态,其输出电压大小由取样电阻R18、R17和电位器P1调整决定;充电进入第二阶段,此时检测电流的变化,由电阻R22进行电流取样,再由运算放大器IC3:A和电阻R20、R21、R23组成比例放大以提高灵敏度和精度,再由电压比较器IC4:B和基准电压信号(由Z2、R24、P2组成)进行比较,当充电电流下降到1/10Iman时,电压比较器IC4:B输出高电平,将三极管N2导通,使继电器J1、J2动作吸合,从而使IC1的恒压输出状态转入另一个恒压输出状态,此时的充电电压大小到由取样电阻R5、R6和电位器W2调整决定,充电进入第三阶段浮充充电阶段,此时电池已充足,充电/充足指示灯L2、L3由继电器J2的一组触点切换成充足指示灯亮。S1和S2是一组启动按钮,按动此按钮以保证充电以第一阶段大电流恒流充电开始以第三阶段浮充充电结束。二极管D3、D4、D7是保护用的。电阻R19和电容C4、电阻R7、W3和电容C3组成延时电路。电阻R10、R13是电压比较器输出端的电压上拉电阻,又是后级三极管的基极输入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255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