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球座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98224128.3 | 申请日: | 1998-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34218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0-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崑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崑猛 |
| 主分类号: | F16K24/06 | 分类号: | F16K24/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东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浩东 |
| 地址: | 台湾省嘉义***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球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系与固定气球的器具有关,详而言之,尤指一种气球可轻易固定并适时依需要对气球吹气或放气之气球座结构,其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
在各种节庆或促销活动中,常可见到主办单位或业者分送或是贩卖表面印有各种图样、文字的气球,此等气球固定于一座体,该座体并可连接细绳或于底端插接一根杆体以便于握持;该座体系概呈漏斗状之壳体,该座体并于侧缘贯穿二嵌槽,气球于吹气后即可将其嵌插于任一该嵌槽,使该气球的嘴部通过该嵌槽延伸于该座体外周侧,而该气球充气后的球体则立于该座体顶缘漏斗状的中央部分,位于该球体与该嘴部之间的该气球壳壁则回绕着该座体外周并通过另一该嵌槽,利用该嵌槽的两侧壁相对夹挤着该气球壳壁及该气球壳壁藉其弹性紧迫着该座体外周,使该嘴部得以定位不滑脱,且使该气球不需以橡皮圈或细绳捆绑于该嘴部处,亦不容易漏气,以提高充气后封口的方便性。
前述习见之该座体虽可用以固定气球,但由于气球本身是以具有相当弹性的材料制成,不论气球充气后是先以细绳或橡皮圈封口再装设于该座体,或直接装设于该座体利用该座体直接封口,皆难以避免泄气现象的发生,使得充气后的气球经过一段时间后即逐渐消气,而必需设法将气球自该座体取下再行充气,不论对业者或一般民众皆极不方便,且由于该座体之形状,业者必需先将气球充气后始能将其与该座体结合,由于充满气体的气球体积庞大又为防止气球漏气,往往不容易将气球与该座体结合,尤其对于生手而言,稍一不慎即发生气球被刺破或因漏气而不够饱满的问题,由是可知,习见用以固定气球的该座体,在实际利用上存在着诸多不便。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球座结构,其藉由可延伸套设于气球内的气孔与气道连通,使得气球纵使逐渐泄气,亦可直接透过该气道对气球充气或放气,而不需将气球取下,以提高使用方便性。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球座结构,其于一端缘设有止挡体,据以利用气球的壳壁的弹性配合夹束该止挡体,以防止气球分离并提高防漏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球座结构,主要包含一主体,其特征在于:该主体内部挖设一气道,该主体一端为插入端,另一端为灌气端,该主体于该邻靠该插入端处之侧壁径向挖设至少一个支气道与该气道连通,该插入端于端缘处是一与主体连为一体的封盖。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系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剖视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之剖视图。
图4系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之剖视图。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球座结构第一较佳实施例,其主要包含一主体10,该主体10内部轴向挖设一气道12,令该主体10一端为插入端20,另一端为灌气端30,据使该插入端20得插套于气球90(假想线所示)的灌气口内,该插入端20于端缘处一体连设一封盖22,该主体10于该邻靠该插入端20处之侧壁径向挖设复数个支气道14,该气道12据该支气道14与该插入端20处的外界环境相连通,供由该灌气端30通过该气道12、该支气道14对该气球90灌充气体;另,该主体10得于该灌气端30枢套一气笛40,供气体通过发出声响。
据上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该气球90尚未灌充气体时,即可先行将该插入端20套插于该气球90的灌气口内,利用该气球90壳壁的弹性使得该气球90壳壁紧密地包束着该插入端20周壁,并将该支气道14外端开口含包于该气球90内,即可将该气笛40拆下后通过该灌气端30对该气道12灌入气体,气体经由该气道12、该支气道14向该气球90内部方向流动,此时,利用该气球90壳壁具相当弹性之材质特性,使得该气球90贴附于该支气道14外端开口处的壳壁得以被气体压力冲开,进而使气体得以进入该气球内,达到充气目的;当该气球90充气完成后,直接将该灌气端30与灌气设备分离,即可使充满气体的该气球90直接定位于该主体10的一端,此时,由于该气球10壳壁的弹性使得该插入端20周缘被该气球90壳壁紧密地包束,一方面利用该气球90壳壁与该主体10表面间的高静摩擦力,而有效防止该气球90与该主体10分离,另一方面,由于该气球90壳壁紧密地贴附于该主体10外周,且该插入端20的端缘设有该封盖22,使该气球90内部形成封闭空间,而有效防止该气球90内的气体回流进入该支气道14,可防止泄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崑猛,未经王崑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241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伞骨枢接件的改良构造
- 下一篇:带盖容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