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力产生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8223966.1 | 申请日: | 1998-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336880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08 |
| 发明(设计)人: | 曹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月明 |
| 主分类号: | B06B1/00 | 分类号: | B06B1/00;G10K11/2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谢晋光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产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产生装置,特别是指一种以声波(可听音)为动力源的装置。
现今声波在产业上的应用多属超声波,其习知的装置有超声波显像器、超声波测距仪及超声波清洗机等,这是因为超声波的频率很高,其所发射出的高频声波,系已超出可听的范围,不会有使人们难以忍受的声响,而且发射出的声波集中具方向性,不会发散,可完全投射至受体上,故经适度的控制后,可达到预期的目的,至于可听音的应用除了在日常生活作为收音机、音响的声音输出装置外,在产业上并无其他相关的应用,其原因如下:
一、其效果不佳,欲达到期望的输出推力,须耗用巨大的能量,方可使感应体感受到其输出的能量。
二、输出功率大,其所发出的不规律声音,实是令人难以忍受,造成所谓的噪音。
再者,传统的动力装置多为马达、液(油)压泵、连杆及齿轮等机械元件所构成,在其结构设计及使用上会有接触不均、施力过度集中及噪音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可听音的低频声波作为动力且具静音效果的动力产生装置。
为能自可听音的声波获取大量的动能,同时又可防止噪音的产生,达到静音的效果,本发明人经多年的研究,提出了集中投射、共振静音及贯性强化振动三种理论,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现分述如后:
一、集中投射理论:在空气的波动导能有一个现象,就是频率愈高时,愈有方向性,也就是能量愈能集中前进,传导的距离较远;反之,频率愈低时,扩散性就愈大,能量容易扩散,其传导距离亦较短,因此要使声波集中能量传导距离较远,需要在喇叭的声波输出口与受体之间加设一管项结构,以将声波能量集中,避免能量的扩散。
二、静音理论:声波与光波相同,在行进的过程中都具有干射的现象,故若使发出的声波在交会时的相位相差180°,就可完全抵消其能量;因此相邻的两个相同功率的喇叭,若施予同一安培数且相位相差180°的电流,在其两声波的交会处就会被相互抵消,而且在两喇叭间的间距愈小,频率愈低时,愈是容易将声音抵消掉。
三、贯性强化振动理论:当两喇叭被置于同一密封容器中时,其背波能量系充斥在该容器之中,所以在两喇叭施予相位相反的电流的情况下,其两喇叭的振动膜,受两背波的相互推拉,所累积的能量也会提高,故振动膜的振动会因而增强;又,两喇叭的间距愈小,且密闭容器的容积亦小,其气阻系数也会变小,则效果愈好。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产生装置,系依上述的三项理论为基础而构成,其包括一壳体,特点是:该壳体配置一对声波产生器,且该壳体与该对声波产生器构成共振室,使得该对声波产生器的背波能量因能相互间的推拉,而使其共振能量加强;以及设置一对分别套接于该对声波产生器的集波管,用以强化该声波产生器所发出的声波且将其集中射出。
本实用新型中,该壳体是橡胶制品或塑料制品或金属制品,而且该壳体可因外力而变形;又该对声波产生器系为喇叭;以及该对声波产生器所接的电流的相位系为相差180°,以使得自该集波管与能量转换器间的间隙所溢出的声波可相互抵消,而达到静音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进步效果将结合后面给出的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简单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产生装置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产生装置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产生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下面根据图1~图3给出本实用新型较好的实施例,以便使能更好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及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月明,未经曹月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239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自来水字、画笔
- 下一篇:陶瓷阀球式单流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