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耳穴夹持治疗器无效
| 申请号: | 98222768.X | 申请日: | 1998-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351126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2-01 |
| 发明(设计)人: | 杨思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思利 |
| 主分类号: | A61H39/04 | 分类号: | A61H39/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5040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耳穴 夹持 治疗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保健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适应多种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或保健需要的耳穴夹持治疗器。
祖国医学认为耳壳与人体各部的经络、神经、血脉等有密切的联系,当人体患病时耳壳上就出现相应部位的敏感点或压痛点,这些特定的敏感点或压痛点就是治疗疾病时针刺的部位,称为耳穴。耳穴能治疗多种疾病(例如,失眠、胃痛、眼疾、全身酸痛、疲劳……),临床应用多年,效果良好。
传统的耳穴治疗采用三至五分的短毫针,垂直捻转刺入,深度以刺入耳壳软骨而不穿透耳壳背侧皮肤为标准,多数病人进针时甚痛;中医亦有采用耳穴“压豆”,即用橡皮膏将中药王不留行种籽或绿豆粘压在耳朵相应的穴位上治疗疾病。但上述两法均需专业医护人员施行,一般病人难以准确掌握和自助治疗。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设计一种无需上医院找专业医护人员,一般病人可以准确掌握和自助治疗,无痛苦的新型耳穴夹持治疗器。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设计一种属于保健器材领域的耳穴夹持治疗器,包括夹持机构和点压机构,其特征是:
夹持机构由一对夹持臂1,以及与夹持臂1连接成一体或分体的弹性体2构成,
点压机构由一对压头3,压头3上的压头槽4,以及在压头槽4中的柔性垫圈5和被柔性垫圈5镶嵌的压珠6组成。
上述的耳穴夹持治疗器,可为多种形式,当夹持臂1为一种分体式时,
弯曲形夹持臂,一端是框架7,框架7的上横梁8两侧有销孔9,框架7的下横梁10底部作钝角延伸成∩形,压头3在∩形头部,
扁爪形的夹持臂,中间爪是舌状弹性体2,压头3在爪头部,左右爪尾部是定位销11,
夹持状态时,定位销11分别插入两侧销孔9中,弹性体2支在上横梁8上,压头3对应吻合。
当夹持臂1为U形连体式时,∪形底部是弹性体2,∪形上部延伸为分叉的两夹持臂,其中,
一夹持臂端部是压头3,另一夹持臂端部连接着螺母12,手轮14和压头3分列贯穿螺母12的螺杆13两端,
夹持状态时,旋进螺杆13使压头3对应吻合。
当夹持臂1为另一种分体式时,
拱形弯曲的夹持臂,一端是压头3,另一端向上斜翘,折转部有销孔9,另一夹持臂,一端是压头3,另一端中段有销孔9,
夹持状态时,圈状弹性体2中间被定位销11穿插于两夹持臂重合的销孔9中,弹性体2的两脚a和b分别撑住销孔9侧的两夹持臂1,使压头3对应吻合。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夹持臂为一种分体式)的结构、形态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夹持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的松开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1实施例的扁爪形夹持臂结构、形态示意图;
图5是图1实施例的弯曲形夹持臂结构、形态示意图;
图6是另一个实施例(夹持臂为一种连体式)的结构、形态示意图;
图7是又一个实施例(夹持臂为另一种分体式)的结构、形态示意图;
图8是A部(即压头3)放大的结构、形态示意图。
图中,1夹持臂;2弹性体,可为直线形或圈状;3压头;4压头槽;5柔性垫圈,可为多个不同内径的,以适应镶嵌不同大小的压珠;6压珠,可为治疗需要的不同直径和材质;7弯曲形夹持臂的框架;8框架7的上横梁;9销孔;10框架7的下横梁;11定位销,可为连在夹持臂端部的或另外分体的;12螺母;13螺杆;14手轮。依据医疗需要和价格,各部件的材质可以使用金属(如不锈钢)或非金属(如有适宜强度的塑料)。
应用举例:患者或家属根据治疗需要,比照《耳针穴位分布图》探查敏感点或压痛点,确定相应穴位,将个体习惯的压珠镶嵌在压头槽的柔性垫圈内,闭合两夹持臂,使两压头夹持在耳壳的两侧的需要穴位上,一般施治20~3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经实践试用,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简单易学,无需上医院找专业医护人员,一般病人或家属可以准确掌握和自助治疗,节省费用和时间;
2.可以根据自身耐受限度,自由调节压头力度,无痛苦。
因而,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的发明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思利,未经杨思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227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压迫止血带
- 下一篇:改革的小学生生字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