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贮尿袋无效
| 申请号: | 98220263.6 | 申请日: | 1998-0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315961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4-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艳;李兆梅;王开莲;孙爱华;王元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明艳 |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J1/00 |
| 代理公司: | 枣庄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印卫林 |
| 地址: | 2771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贮尿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贮尿袋。
导尿是在无菌条件下为病入置入导尿管以达到治疗、诊断,为病人解除痛苦的目的。贮尿袋应用于留置导尿管者,如昏迷、会阴部伤口、泌尿系大手术后、休克及危重病入。现在市售的一次性贮尿袋,由接头、引流管和贮尿袋组成。在使用过程中常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1、膀胱手术后为预防因出血而造成的堵塞或为解除导尿管梗阻而进行膀胱冲洗时,需先分离导尿管与贮尿袋的接头,再把输液器连接于导尿管末端(因目前无特制的冲洗管),常因输液器的末端与导尿管不配套,造成连接困难、反复操作:一是增加病人泌尿系感染的机率;二是给护理工作带来麻烦;三是易污染操作人员。
2、长期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在拔除导尿管之前,需要夹闭引流管定时放尿,一般为每4小时放尿一次,锻炼膀胱的排尿功能。临床上常使用血管钳来夹闭引流管,因血管钳需重复使用,为避免交叉感染,必须进行严格消毒灭菌,由于每4小时放尿一次,血管钳反复夹管,造成管壁受损,满孔而造成感染,需增加更换贮尿袋次数,且由于血管钳不宜固定,易丢失。
3、为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收集尿液标本时,常采用针吸法取尿液,即用碘酒消毒导尿管末端,以45°角将无菌注射器插入导尿管内抽出尿液,此法易损伤导尿管,且操作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贮尿袋,使之能与输液器紧密相连,便于膀胱冲洗,减少工作程序和污染机会。可以方便抽取尿标本,可以直接用调节夹子夹闭引流管定时放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引流管上部增加一个侧管,侧管的管端带有盖,在侧管以下与贮尿袋之间的引流管上增加一个调节夹子。本实用新型包括:接头,接头与引流管固定连接,引流管的另一端与贮尿袋连接,其特征是在引流管的上部设计有一个侧管,侧管与引流管连通,侧管的管端带有盖,在侧管以下与贮尿袋之间的引流管上设计有一调节夹子。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原引流管上增加了侧管和盖,能封闭严密,且能与输液器紧密相连,便于膀胱冲洗,减少工作程序和污染机会,能保持引流的密闭性。需夹闭引流管定时放尿时,可直接用调节夹子,随贮尿袋每日更换,简便易行。可于侧管管口处留取尿标本,即先消毒侧管,连接无菌注射器,并关闭调节夹子,以防贮尿袋中的尿液被抽入注射器,操作简单,保证了留取尿标本的质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Ⅰ的局部放大图。
图1中,1、接头;2、引流管;3、侧管;4、盖;5、调节夹子;6、贮尿袋。
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包括:接头1,接头1与引流管2固定连接。引流管2的另一端与贮尿袋6连接。在引流管的上部设计有一侧管3,侧管3与引流管连通。侧管的材料可选用硬塑料或软塑料,内径大小与输液器接头相应。侧管的管端有外螺纹,与一带有内螺纹并且中心带有堵塞的盖4配合密封。或者直接采用堵塞将侧管管口堵住密封。在侧管3以下与贮尿袋6之间的引流管2上设计有一调节夹子5,用于夹闭引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明艳,未经李明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202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货运拖车
- 下一篇:一种摩托车电动换挡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