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试管式采血器无效
申请号: | 98219312.2 | 申请日: | 1998-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336746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08 |
发明(设计)人: | 金建华;李英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建华 |
主分类号: | A61B5/14 | 分类号: | A61B5/14 |
代理公司: | 四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石岱 |
地址: | 13600***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试管 采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血装置,特别是一种试管式采血器。
目前,在我们的医院中医疗采血检验通常是将所需血液用注射针刺入血管,先将所需血液吸入注射器,再将血液注入试管进行检验,操作起来比较麻烦,采血过程复杂易于造成污染,另外由于注射器的造价较高,所以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利用血管内压使血液外流的原理,结构简单合理,不易造成污染,不用注射器同样可以采集检验所需血液的试管式采血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试管式采血器主要由穿刺针头、针柄、导管,蓄血囊连通构成,穿刺针头和针柄连接在导管的一端,导管的另一端连有蓄血囊,在蓄血囊的表面上带有刻度,导管和蓄血囊是由透明并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构成,受外力可变形,借助其自身的弹性可自然恢复原状,蓄血囊可制成试管状和薄袋式形状两种。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试管式的采血囊和针头,导管连成一体的结构,使得采血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合理,减少了护士在采血时的工作程序,整个采血过程在封闭环境中进行防污性能好,如需异地检验或较长时间保存时,由于导管部易于热合密封,便于携带,另外采血后剪去导管端即可作为试管进行检验,节省的材料,降低了成本,使用起来也特别的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为试管式采血器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过程:
该试管式采血器主要由穿刺针头1、针柄2、导管3,蓄血囊4连通构成,穿刺针头1和针柄2连接在导管3的一端,导管3的另一端连有蓄血囊4,在蓄血囊4的表面上带有刻度5,导管3和蓄血囊4是由透明并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构成,受外力可变形,借助其自身的弹性可自然恢复原状,蓄血囊4可制成试管状和薄袋式形状两种。
实施例1、采用试管式采血器采血时,先将蓄血囊4卷曲,排除囊4内的气体后,再将导管3反折压于针柄2处使导管3腔封闭不通后,松开已卷曲的蓄血囊4,当手持针柄2将针头1刺入血管时(导管前端可见有血液进入),将导管3的反折处松开,使已封闭的导管3腔成通路,血管内血液由于血管内压及蓄血囊4的负压由穿刺针头1,经针柄2通路导管进入蓄血囊4中,将蓄血囊4置于立位时结合囊4上刻度可知血量多少,采血完毕后,将蓄血囊4的有孔端剪去,可当试管使用。
实施例2、采用薄袋式蓄血囊时,与试管式采血囊相比,所不同的是,蓄血囊4制成薄膜袋状(壁厚小于0.3mm),常态下袋壁紧贴呈扁平状。
使用时,当穿刺针头1刺入血管时,由于血管内压力,使血液由穿刺针头1、针柄2、导管3进入蓄血囊4,使蓄血囊4受进入血液压力而膨胀蓄血,采血完毕后,将蓄血囊4内的血液挤入试管中即可进行检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建华,未经金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193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