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鞋具内线缝合机无效
| 申请号: | 98218927.3 | 申请日: | 1998-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3700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3-22 |
| 发明(设计)人: | 杨昆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昆南 |
| 主分类号: | D05B15/02 | 分类号: | D05B1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奥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黎光 |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新庄***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线 缝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具内线缝合机,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可自动排除鞋具内线缝合机工作故障,又可降低噪音及磨擦损耗,提高工作效率的鞋具内线缝合机。
如图1所示,为鞋具内线缝合机,其主要传动机构乃于机座10内由一马达13以传动单元25为轴心,分别传动上部传动凸轮器20及下部传动凸轮器30,而分别控制针棒器40、压板控制器50、勾线器60及拉线器35,另,图中所示者于机座10上尚配属有置物台11及压板踏板15、离合器踏板16及勾线器60上的护杆66等,请参照图2,为上部传动凸轮器20的结构示意图,其共设有三组同功能动作的凸轮器21为示其不同位故分别以21A、21B、21C标示之,而图3则为其中一组凸轮器21的剖视图,请同时参阅图2、图3所示,藉各凸轮器21不同高低轨迹的滑轨214位置,使内置的滑动物221随之行移,而由中心轴222引导摇臂23传动各传动棒22动作,第一传动棒22A乃控制针棒器40驱使勾针41行上、下勾线的动作,第二传动棒22B乃控制压板26前行送料的动作,而第三传动棒22C则控制压板26上、下移动压制物料的动作,其下方设有传动勾线器60动作的齿轮组24,而下部传动凸轮器30(参阅图4)亦同上部传动凸轮器藉滑动物33于滑轨32内移动传动,其乃用以控制拉线器35对下引线14在勾线器车缝时的紧制动作配合;因以上传动方式皆以传动单元25为轴心,故,每个凸轮的轨迹都配合着鞋具缝合动作而设计,由此可知,不仅滑轨轨迹的配合极为重要,位于滑轨内滑动物的精确性亦颇为重要。
其中,勾线器60可谓是缝合动作良窳的关键,如图7(C)所示,当勾针41自鞋具下方牛角支架12勾出下引线14后,勾线器60的线勾头621即会自中间穿过接引下引线14,绕过上引线64后(如图7(D)所示),同时拉线器35动作,将下引线14紧紧缠附上引线64,完成一针车的动作。
然,现有缝合机在操作上常发生脱线、断线、卡制及噪音和维修困难的情形,经创作人研究乃囿于前述的鞋具内线缝合机勾线器60及传动凸轮器结构上的缺点,请配合图5、图6所示,该勾线器60由外盖61、勾线体62及底座63所构成,于勾线体62内可置有上引线64及出线盖65,而用以勾引下引线14的线勾头621则凸伸于勾线体62上,因其是藉由勾线体62位于外盖61与底座63内旋动以驱使线勾头621作业,然,勾线体62与底座63靠附的设计,是以相对凸轨622、631配合外盖61限位勾线体62旋动(如图6(B)),故:
1、经久使用,在大面积磨擦下,凸轨间与外盖即会产生间隙,而产生偏移现象,此即是无法提供勾线体62正确勾线方向,是常用脱离正确勾引下引线14的位置,造成脱线的原因,而或因不对位而发生刺入下引线14的偏差情形,这些情形除了造成瑕疵鞋具,或从而需拆线重新车缝的困扰外,亦是易造成引线卡死在勾线器60成因之一。
2、且,车缝鞋具尤其是在勾针41勾引下引线14时,易产生鞋屑等杂物X,在勾线器60快速运作下,杂物X即易进入勾线器60内部,而卡固于凸轨622、631或外盖61间,影响勾线体62正常作业,尤当磨擦间隙越大,不仅杂物X侵入卡固的机会越为频繁外,前述下引线卡死在间隙的情形亦会频增。
3、而此在维修排除障碍时,是必须将外盖61、上引线64、出线盖65、勾线体62取出方可进行排除鞋屑等杂物X或线团,耗时费力,颇为不便。
就传动凸轮器而言,上部传动凸轮器20(如图3所示)是将于凸轮器21滑轨214两侧轨片211、212内设有相对弧槽213,使供球形滑动物221入位,其目的在于使其能稳定靠持,以正确传达车缝各项动作的精确性。而下部传动凸轮器30凸轮器31(如图4所示)亦相同设有滑轨32以供滑动物33入位动作,因为使滑动物221、33受到滑轨正确的导引及传动,故滑动物221、33与滑轨214、32乃呈精配合设置,以避免空隙产生振动影响缝合机作业;然,变因为如此,故滑动物在滑轨内并非呈旋动运动,而是呈与滑轨两侧轨面同时接触的磨擦托移动作,此不仅阻力大、易生高热、磨损率高,磨擦噪音也大,且经久使用,滑轨与滑动物即会产生间隙,而造成不可避免的振动摇摆、噪音的不良情形,这也就造成针棒器40、压板26、勾线器60及拉线器35配合车缝动作上的失误,发生跳针、脱线、卡线不良现象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昆南,未经杨昆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189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远程心电监测装置
- 下一篇:IC卡电子名片记事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