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农用立式热风炉无效
| 申请号: | 98216498.X | 申请日: | 1998-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338970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22 | 
| 发明(设计)人: | 孙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旭 | 
| 主分类号: | A01G9/24 | 分类号: | A01G9/2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4600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农用 立式 热风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农副业温室大棚空气加热装置,农用立式热风炉。
现有农业温室大棚,室内加温方式有四种1、火炉烟道增温方式;2、热水锅炉增温方式;3、电热增温方式;4、热风炉增温方式。
现有农业温室大棚使用的热风炉均为卧式热风炉,热风室与燃烧室之间隔离采用砖砌结构,烟筒中轴线与炉体中轴线垂直,卧式热风炉存在缺点是:1、热风室与燃烧室之间采用砖砌结构,不能完全保障二者之间的绝对密闭,密闭不好,会产生加热的空气污染,空气污染会使温室内的农作物产生病害,导致农作物减产。砖砌结构因砖导热效果差,致使热风室升温速度慢,并且砖吸收一部份热能,耗费燃料,不利于节能。2、烟筒中轴线与炉体中轴线垂直,不利于燃料完全燃烧,并且烟筒较长烟筒所耗散的热能不能经过热风室进行空气加热,因此节能效果不理想。3、卧式热风炉,采用砖砌结构较多,全部由现场施工来完成,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直接影响热风炉的技术性能,不利此装置的商品化生产。
基于卧式热风炉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的立式热风炉,它不但能提高换热效率,更加节能,还可彻底消除卧式热风炉加热空气污染的弊端,并可以商品化生产,确保了技术性能的稳定。
农用立式热风炉,仍采用卧式热风炉的热风室与燃烧室隔离的空气加热方式,但立式热风炉的热风室与燃料室之间隔离,不再采用砖砌结构,采用钢板焊接,从而使热风室与燃烧室彻底隔离,并在热风室内设置管式换热装置,在散热管外壁焊接散热片,以此增加散热面积。管内走燃料混合废烟气,管外循环热风室加热空气。在烟筒室外末端按装引风机使燃料完全燃烧。
农用立式热风炉,由于采用钢板焊接,并加设管式换热装置,烟筒加装引风机,使其彻底避免了温室大棚的空气污染,节能效果更加明显,比卧式热风炉节省燃料百分之二十左右,在北纬46°地区,冬季最低气温,日耗煤20-30公斤可使600平方米温室,提高温升5°-10℃,此装置,除落灰膛部份要求现场施工外,其余结构均可在工厂一次加工成型,并可批量生产较好保证了技术性能的稳定。由于技术性能稳定,节能,无污染,按装简单,方便的特点,使其在应用范围扩大。如:该立式热风炉可用于以下农业、副业室内增温。
1、蔬菜生产温室大棚
2、花卉生产温室大棚
3、水产品养殖温室大棚
4、禽类养殖场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热风炉整体结构图
1、热风筒
2、热风引风机
3、燃烧室
4、热风室
5、换热器
6、热风室进风孔
7、集烟罩及烟筒
8、排烟引风机
立式热风炉的集烟罩、排烟筒7、外部炉体均采用1mm厚钢板焊接制成,集烟罩7与炉体采用螺栓紧密联接,以便于清扫烟道。燃烧室3内壁采用3mm厚钢板焊接,燃烧室3内设置管式换热器5,采用普通1.5英寸钢管,钢管外部环绕1mm厚钢带焊接成散热片,热风筒1,采用塑料薄膜热合制成风筒,直径50cm风筒两侧每隔一定距离穿直径20mm的散热孔,近炉体处孔距大些,远炉体处孔距小些。
应用举例:
蔬菜温室大棚,跨度7m、长50m,室内面积350平方米,立式热风炉建于大棚一侧管理房内,在管理房地面下挖一落灰膛,除灰口设在室外,落灰膛采用砖砌成直径1.2m圆柱形,上部放置铸铁炉条,炉条上座热风炉。排烟引风机8置于室外烟筒顶部,热风筒1用薄膜制成长50m沿大棚后墙根铺设。大棚需加温时,点燃燃烧室3内的煤,起动排烟引风机8,室外空气通过室外清灰口,经落灰膛进入燃烧室3,使煤充分燃烧,燃烧废气,通过换热器管5内部,经集烟罩、烟筒7,由排烟引风机8排出室外。在燃烧室3及排烟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通过燃烧室3内壁及换热器5传导入热风室4。启动热风引风机2,温室内的空气,经热风室进风孔6,进入热风室4,被加热后,经热风引风机2,热风筒1,由散热孔送至大棚内。只要热风机2,不停止工作,大棚内空气就不断地被循环加热,棚内空气很快达到需要的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旭,未经孙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164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