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仿生保健枕无效
| 申请号: | 98214104.1 | 申请日: | 1998-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330331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7-28 |
| 发明(设计)人: | 郭果都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果都 |
| 主分类号: | A61F5/00 | 分类号: | A61F5/00;A47G9/0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松亭 |
| 地址: | 361005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仿生 保健 | ||
本实用新型仿生保健枕属医疗保健产品技术,涉及日常保健和颈椎病的预防及治疗。
现有市售枕头仅有高矮、软硬之分,其基本不外乎四周低中间高的外型特点,人们使用这类枕头睡眠时,或头部被动前屈,或颈项部悬空,或头颈部处于某种不良姿态,或者兼有之,此外在人们变换睡姿时,枕头无法随着升降,这样的睡眠姿式,使颈部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而处于一种被动的、不协调的体态,颈部肌肉也因此经常处在紧张状态中,极易诱发落枕和颈椎病。因而,尽早采取预防措施对于降低颈椎病的发病率具有重大意义。此外,头部的被动前曲造成呼吸道受压,也易影响睡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市售枕头不自然、不舒适的曲线和不能随人体睡姿变换而变换高度的缺陷,提供一种与人体颈部曲线相似的、在睡眠状态下能随人体体位变化自动调节枕头高度、曲线的仿生保健枕,它能有效的稳定和松弛颈部骨骼、肌肉、韧带,对睡眠姿态不正引起的颈项部肌肉韧带急性扭伤(落枕)、慢性劳损引起的颈椎病等颈项部疾患有良好的预防和减轻病情的效能。
本实用新型由可升降枕头(4)、传感器(1)、控制机构组成,可升降枕头内有气囊,控制机构包括空气压缩机(5)、阀门及空气压缩机开关机构(6),传感器由压力传感气囊(1)及接触器(3)组成,接触器与控制机构连接,在传感气囊(1)上有一气体输送口(2),可升降枕头气囊空气输气管(431)接控制机构空气泄止阀和空气压缩机,可升降枕头限高器连接拉制机构。其压力传感气囊为长条形。
本实用新型可升降枕头有二条通道与电控开关机构连接,其一为传感装置的接触器(3),主要作用为控制机构的启动,其二为电子限高器(46),主要作用为升降运动的控制。
可升降枕头(4)由下基座(41)、上基座(42)、气囊(43)、气囊输气管(431)组成,上基座(42)与下基座(41)由机械限高器(45)、电子限高器(46)连接,电子限高器(46)有三节拉臂(461),其第三节拉臂上有凸点(462),第三节拉臂与上基座(42)接点有限制拉臂旋转的弹簧(463),在上基座(42)与拉臂(461)相对位置有微动开关(464),微动开关(464)嵌于微动开关槽内;气囊(43)由输气管(431)连接空气压缩机(5)输出端和泄止阀。限位框(44)上端为契形。下基座(41)上有活动板支撑板(411)。
本实用新型的枕面A段为枕颈部、枕面B段为枕枕部。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枕面具有与人体颈项部、枕部相似的仿生曲线,可随睡眠姿势的不同自动调整高度,即仰卧位的枕颈部60~80MM,枕枕部50~70MM,颈、枕落差10~20MM(图4),侧卧位的枕头水平高度75~115MM(图5),侧卧位在倾斜抬高枕头的同时自动降低枕中后部的高度,使原本低平的枕部呈凸形,枕中部自然形成一道凹槽,这样即达到仰卧时的颈高枕低和侧卧时颈枕部水平的技术要素,又避免耳朵受压。
图1为仿生保健枕结构框图。
图2为可升降枕头结构主视图。
图3为可升降枕头侧视图。
图4为可升降枕头仰卧状态示意图。
图5为可升降枕头侧卧状态示意图。
图6为上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下基座俯视图。
图8为下基座主视图。
图9为下基座侧视图。
图10为接触器结构示意图;
图11电子限高器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上基座(图6)上有枕板(7)、活动枕板(8)、限位框(421)、电子限位器连接座(422)、气囊固定孔(423)、加强筋板(424)、枕板支撑板(425)和输气管接孔(426),枕板(7)固定于上基座,活动枕板(8)经轴连接于枕板(7)上,在气囊(43)最低位,活动枕板(8)由下基座的活动枕板支撑板(411)支撑(参见图7),在气囊(43)最高位,活动枕板(8)自动下垂落在上基座的枕板支撑板的V形缺口上(参见图6)。气囊固定于上基座气囊固定孔(423)上,气囊输出管(431)穿过加强筋板(424)、枕板支撑板(425)、连接于输出管接口(426)。
下基座(图7)上有限位柱(44)、机械限高器(45)、活动枕板支撑板(411)、护隙板(9)组成,护隙板(9)经轴固定于下基座(图7)前端,护隙板轴上装有限位弹簧(91),以保证在枕体运动时护隙板紧贴在上基座(图6)前端,限位柱(44)上端为契形。
接触器(图11)由滑块(31)、触点(32)及弹簧(33)组成,滑块后端气室接通于传感气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果都,未经郭果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141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纤维增强塑料推拉窗
- 下一篇:蓄电池浮充电压平均分配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