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附装打气筒的自行车架无效
申请号: | 98212101.6 | 申请日: | 1998-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3948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9-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徐铨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徐铨 |
主分类号: | B62J11/02 | 分类号: | B62J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气筒 自行 车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附装打气筒的自行车架,它适合使用在两轮、叁轮自行车以及摩托车上。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附装打气筒的自行车架是由车架以及与车架分体构造但可挂靠在车架上的打气筒组成,由于打气筒外露,容易丢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打气筒不易丢失的附装打气筒的自行车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附装打气筒的自行车架,包括打气筒以及车架,车架上具有立柱,立柱中具有内腔,其结构要点为:打气筒中的活塞——拉杆组件套接在立柱的内腔中。
打气筒位于车架立柱中,从而让打气筒与车架有机地组成一体而不是常规技术中的分体构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还包括一种打气筒筒体,它夹套在立柱与活塞拉杆组件之间。
这种套装方式,是将整个打气筒(包括筒体)全部套装在立柱中,也可以是这样的,取消独立的打气筒筒体,只将活塞——拉杆组件套装在立柱中,此时,立柱即为打气筒筒体。
鞍座支柱套插在立柱内腔中,并与拉杆连接。
这样,鞍座支柱连同与其固接的鞍座可以共同作为打气筒的手把,上、下拉压鞍座,即可实施打气工作。
也可以这样:鞍座支柱套插在立柱内腔中,拉杆穿过鞍座支柱的内孔与手把固接,鞍座与鞍座支柱铰接,铰接中心偏离立柱的轴心。
这种结构方式可以将手把藏放在鞍座与鞍座支柱之间,使用时,翻开鞍座(而鞍座支柱相对不动),即可方便地操作手把。
手把以可向车架后方翻转的方式与拉杆铰接。
这样,手把可以做得较长,便于操作,又不虞与鞍座干涉。
立柱下部的外接也有多种形式:
立柱下部与气管连接;
立柱下部与贮气罐连接。
而贮气罐或者相对车架分体构造并与车架挂靠连接,或者与车架一体构造并位于车架前斜柱的内腔中。
一般车架都具有立柱和前斜柱,通常立柱底部与前斜柱底部连接,(而前斜柱前顶部则指向自行车前轮并通常与自行车手把连接),这样,打气筒与贮气罐之间的连接管道可以埋伏在立柱和前斜柱内腔中,而不用外露。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外形简捷,不易丢失,也不易损坏,打气筒使用过程中,不用靠支筒体,打气操作较方便。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简图。
附图2表示手把与拉杆铰接关系的示意图。
附图3是图1中的B-B剖视图。
下面我们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尽的描述。最佳实施例:
参照图1、图2和图3,附装打气筒的自行车架,由车架1、鞍座支柱31、鞍座32和打气筒组成。车架1具有立柱11和前斜柱12,打气筒中的活塞——拉杆组件套接在立柱11内孔中,打气筒筒体24夹套在立柱11与活塞——拉杆组件之间,打气筒中的排气组件(包括气管21、气阀)则位于立柱11下部以及筒体24底部,排气组件穿透筒体壁部以及立柱壁部,一端与筒体24内腔连通,另一端通过气管21而外露在车架1外。鞍座支柱31包括柱体以及柱体两侧的翼板,前翼板与鞍座32铰接,铰接中心偏离立柱11的轴心,后翼板则与摆动螺栓25铰接,摆动螺栓25可以摆入鞍座32后底板上的缺槽,并通过螺母与摆动螺栓25的锁接实现鞍座支柱31与鞍座32的紧固联接。拉杆22穿过鞍座支柱31的内孔后与手把23连接,手把23藏装在鞍座支柱31与鞍座32之间,两根手把23分别位于拉杆21两侧,并且每根手把23以可向车架1后方翻转的方式与拉杆21铰接。
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标号说明:
1 车架 11 立柱 12 前斜柱 21 气管 22 拉杆
23 手把 24 筒体 25 摆动螺栓 31 鞍座支柱 32 鞍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徐铨,未经王徐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121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