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垂直分型顶浇串铸金属型铸球模具无效
申请号: | 98211138.X | 申请日: | 1998-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326367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6-30 |
发明(设计)人: | 马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贺军 |
主分类号: | B22C9/06 | 分类号: | B22C9/06 |
代理公司: | 南开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国茹 |
地址: | 064307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垂直 分型顶浇串铸 金属 型铸球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金属型铸球模具,特别涉及一种垂直分型顶浇串铸金属型铸球模具。
目前在铸球行业中所使用的金属型模具有复砂金属型铸球模具.水平分型和垂直分型金属型模具。复砂金属型铸球模具是在金属型表面用射砂工艺覆以4~8mm的树脂砂层。金属型温度要求控制在180~200℃之间,因此工艺要求复杂,设备投资大。水平分型金属型铸球模具浇冒口由砂型缩包构成,工艺复杂,出品率较低,铸球分布在缩包周围,提高了劳动强度,生产效率较低。垂直分型底注金属型铸球模具,是在两个分型相合面的中间从上至下开有直浇道,横浇道设在分型的底部,金属液注入直浇道后,再经横浇道进入铸球型腔。由于底注,加上金属型激冷,使金属液流温度降低迅速,至使金属液的流动性降低,导致液流停止而造成大量废品;而且补缩效果较差,导致缩孔缺陷;底注式液体上表面温度低,表面上升平稳,增加了气泡破膜析出的困难,当液体接触金属型壁时,气孔被冻结在铸球的表皮上,因而废品率较高。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既能降低劳动强度,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和铸球成品率,适宜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的垂直分型顶浇串铸金属型铸球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
垂直分型顶浇串铸金属型铸球模具的结构是由垂直母分型(1)和垂直公分型(2)合并而成,在两个分型相合面的中上部分别开有直浇道(3),直浇道两侧通过阻流浇道(4)连通着横浇道(5),并在横浇道的端部开有排气冒口(6);横浇道上通过短内浇道(7)连通着成串排列的铸球型腔(8),铸球型腔之间又通过短内浇道(9)连通。母分型下端设有母子口(10),公分型下端设有与母分型的母子口相配合的公子口(11)。在一个分型面上开有排气槽(12)。并在公.母分型的端部分别固装着销耳(13)和合模块(14),销耳上开有销孔(15),合模块上开有销孔(16)和开模孔(17),公.母分型的背面分别设有加强筋(18)。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1.本模具的直浇道和横浇道均设在分型的上部,采用顶浇串铸方式,横浇道兼作冒口。金属液从直浇道浇入经横浇道向下通过短内浇道进入铸球型腔,根据均衡凝固原理,顶浇优先,采用热补冒口,利用重力补缩,上面的型腔作为下面铸球的冒口。由于金属型的激冷作用,铸球由上到下温度降低,液体得到顺序补缩,消除了缩松缩孔缺陷,合金致密度增大,铸球的破碎率降低,从而使合金的耐磨性能得到提高。
2.由于采用垂直分型,分型面设有排气槽,横浇道端部设有排气冒口,使进入铸球型腔的气体能迅速排出腔外,在涂料的作用下,使由于金属液堵塞内浇道而聚积在型腔中的气体可通过分型面间隙和面上的排气槽排除模具外,从而消除了由于金属型排气不足而引起铸球的气孔缺陷,提高了铸球的成品率,其成品率可达到100%。
3.可采用机械化大规模生产,一型群铸,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垂直分型顶浇串铸金属型铸球模具的主视局部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垂直分型顶浇串铸金属型铸球模具的俯视局部剖面图;
图3是图1A-A剖面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一型12个铸球的垂直分型顶浇串铸金属型铸球模具的结构如图1.图2.图3所示,它是由垂直母分型(1)和垂直公分型(2)合并而成,在两个分型相合面的中上部分别开有直浇道(3),直浇道两侧通过阻流浇道(4)连通着横浇道(5),并在横浇道的端部开有排气冒口(6);横浇道上分别通过短内浇道(7)连通着两串铸球型腔(8),每串上有三个铸球型腔,铸球型腔之间又分别通过短内浇道(9)连通。母分型下端设有母子凸口(10),公分型下端设有与母分型的母子凸口相配合的公子凹口(11),以使公.母分型合模定位。在母分型面上开有排气槽(12)。并在公.母分型的端部分别固装着销耳(13)和合模块(14),销耳上开有销孔(15),合模块上开有销孔(16)和开模孔(17),公.母分型的背面分别设有加强筋(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贺军,未经马贺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111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