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作物快速定距播种器无效
| 申请号: | 98210490.1 | 申请日: | 1998-0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340159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29 |
| 发明(设计)人: | 朱自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自均 |
| 主分类号: | A01C7/18 | 分类号: | A01C7/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0716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作物 快速 播种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油菜、十字花科蔬菜及烟草等作物的快速、精量、定距播种育苗技术。
水稻定距育苗培育多蘖壮秧,油菜、十字花科蔬菜及烟草(简称油菜类作物)培育壮苗是一项公认的高产栽培技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杂交稻采取温室小苗两段寄栽,油菜类作物往往采取多次匀苗来加以实现。可是,早春时节天气寒冷,农民下田弯腰佗背寄栽秧苗相当辛苦,目前已逐渐被地膜一段秧、旱育秧等技术所取代。但是,这些作物的播种方式一般采取撒种,不但种子分布不均,而且密度偏大,造成秧苗素质普遍下降,更难培育出标准的多蘖壮秧,明显制约了水稻制种和大田生产潜力的发挥。
至于油菜、十字花科蔬菜及烟草的育苗,历来采取撒播匀苗,以达培育壮苗的目的。但是,在生产实践中,匀苗亦是一件繁琐的事情,往往不能按时匀苗而形成“高脚苗”、弱苗,亦大大制约了这些作物生产潜力的发挥。
为了培育壮苗,将农民从繁琐的寄栽和匀苗等农活中解放出来,设计一定装置,在以上作物播种时即定距、定量将种子播入苗床,将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技术措施。
目前,水稻苗床的定距播种曾见四川省忠县丝绸厂推出的摆播器专利技术(专利号89204018);为了适应水稻、油菜、十字花科蔬菜等作物的定距播种,笔者(朱自均)曾申报了压条式精量定距播种器专利(申请号9624884.4)。忠县摆播器为双层盘式结构,以孔定量抽拉播出。为克服忠县摆播器时有卡谷的问题,笔者在两层板的外侧加压条,并改变孔形,从而制出水稻、油菜等作物的系列定距播种器。
为了提高播种器的速度、降低成本,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水稻、油菜类作物的系列快速定距播种器,它与前述专利技术的不同点在于种孔的数量和布局不同,播种速度明显提高。前述专利技术的特点是播种器底盘的一个通过孔对应量种板的一个种孔,筛一次种子播一盘种;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一个底盘孔对应面板一组种孔,筛一次种可连续播出若干盘种(例如6盘,即播出的面积为种盘面积的6倍),从而大大提高了播种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由底盘、定量种板(面板)和锁紧螺栓三个部分组成。底盘上按水稻或油菜类育苗所需要的距离布孔。面板比底盘短30mm,宽与底盘内空相同,一端作边以便于抽拉和挡籽。分别在每个底盘孔对应的量种板(面板)位置上制作一组种孔(例如6个)。将面板置于底盘上,在底盘两边内侧用压条将面板压紧(应便于滑动)。在中间一定位置上用2-3排锁紧滑孔螺栓将两层板锁紧,使两板间既不出现大的间隙造成卡籽,又能通过滑孔自由滑动。为了增加底盘的强度,可在其底部横钉2-3根横梁(如木方)。在两端的的两根横梁上分别连接一件“”型装置(弓高6cm),以便于播种时底部两片弓型底座置于秧床上,使播种器主体不粘泥。
上述播种器的工作过程如下:
若为水稻播种,应先行浸种催芽至破胸到粉咀程度,将种子水汽晾干使互不粘连。播种时将种子装入大塑料盆(如洗脚盆)中置于苗床上。人站厢沟将播种器合拢封闭种孔,面板上装入一定种子左右筛动,使每个孔进入一粒种子,然后继续倾斜筛种,使多余种子流入盆中。将播种器底座置于苗床,轻轻推(滑)动面板一定距离(例如8mm),便能准确定距播出一盘种子。将播种器端起在靠近播幅处置于厢面,继续推动面板8mm,又一盘种子播出。如此可连续播出6盘种子;如果每组孔8个,每筛一盘种子可连续播出8盘种子。一次循环操作完成,又进入第二轮操作:定量筛种一次后又连续播出若干盘种子……
若为油菜、十字花科蔬菜或烟草种子(包衣)定距播种,应在专门的油菜类播种器内进行,其播种方法与水稻相同,因这类种子园形,不催芽,播起来更为方便。
附图图面说明:
图1是水稻播种器组合图。
图2是水稻播种器底盘腑视图。
图3是油菜类播种器底盘一角示意图。
图4是水稻播种器量种板(面板)腑视图。
图5是油菜类播种器量种板(面板)一角示意图。
图1所示的水稻播种器组合图包括量种板(1)、底盘(2)、滑孔螺栓(3)和底座横梁(4)。装配时,先将两块横梁(4)钉于底盘(2)的外面,然后将量种板(1)置于底盘(2)内,用压条(5)贴于底盘的两个边(6)的内侧,并压紧量种板(1)的两边,其松紧度以能方便量种板自由滑动为准。用螺栓(3)分别穿过底盘滑孔(7)和量种板螺孔(8),将两板锁拢,使之既不产生大的间隙,又能滑动自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自均,未经朱自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104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