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法人工挖孔桩用预制护壁无效
| 申请号: | 98210099.X | 申请日: | 1998-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323017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6-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盛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盛昌 |
| 主分类号: | E02D5/03 | 分类号: | E02D5/03 |
| 代理公司: | 云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玲菊,王昆汉 |
| 地址: | 650051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法 人工 挖孔桩用 预制 护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护壁,尤其是一种新法人工挖孔桩用的预制护壁。
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常采用人工挖孔桩,在挖孔时,为避免孔壁塌方先由上而下挖出一定高度的孔,再沿孔壁立模灌注混凝土作为护壁。但这种方法只能用在地质情况较好、孔深小的地方。在地质复杂、孔深大的地方,尤其是较厚的淤泥、饱水流砂层中,容易产生流泥、流砂而无法下挖。而且还容易在挖孔附近及孔位四周因地面下陷而危及附近建(构)筑物的安全。中国专利94226917.9号公开了一种挖孔桩用轻型预制护壁,它由2-8块弧状水泥预制板组成,施工时一块块将其组装成护壁,但其结构不合理,使用单一,局限,更不能用于淤泥、流砂和孔深且侧压大的深桩施工。所以尽管现有的人工挖孔桩具有很多优点,但由于存在上述这些不足之处,所以限制了它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多型式并能降水,还可根据地质情况提高桩的正摩擦力或降低桩的负摩擦力的新法人工挖孔桩用预制护壁。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它由多块弧形板构成,其特征在于每一弧形板块的弧面上设有小孔,两侧设有凸起的连接柱,且柱面上设有凹槽,用作压浆和密封。其中所述凸起的连接柱为向外凸起的连接柱,或者向内凸起的连接柱;柱面上的凹槽至少为一个,并设于外侧柱面上或者内侧柱面上,柱面上还设有孔,用于与它块弧形板相连接;弧面呈垂直弧面,组装后成为圆柱桶,当地质结构为软土或流砂时,要在圆柱桶外表面涂润滑材料,以减小负摩擦力,使护壁不随周围软土或流砂的固结沉降而下滑位移,保证工程质量;另弧面可为上里下外的斜弧面,组装后成为上小下大的圆桶,当地质结构为硬质地层时,可在护壁外的上部浇灌混凝土或成桩后压浆,以便提高摩擦力,保证施工质量;弧面上的孔为孔网,以便作为降水井用时能快速降水,即将护壁外的水通过小孔进行过滤后流入护壁内,将其抽出,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施工进度,配上玻璃纤维布和反滤层,则效果更明显。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方案是:它由多块弧形板构成,其特征在于每一弧形板块的弧面上设有小孔,两侧设有凸起的连接柱,且柱面上设有凹槽,在弧形板内设有带孔的空心桩,该空心桩为预制件或者现场浇灌件,既能排水降水,又能挡土抗滑。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由于在护壁上设置了凸起的连接柱,主要用于千斤顶的顶力柱,并在便于安装施上的同时,可通过两柱面凹槽形成的孔进行止水和压浆,从而可根据不同的地质结构,提高或降低摩擦力,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另由于在护壁上设置了降水排水孔网,除能快速降水排水,保证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外,可在软土、浅滩、湖泊、河流、沼泽等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差的地层中连续施工。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工挖孔桩在较厚或很厚的淤泥、饱水流砂和浅水、沼泽等地层和环境中无法下挖的难题,为人工挖孔桩的新工法。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空心桩结构剖面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之内容不仅限于此。
图1中,1为孔网,设于护壁的弧形板上,2为连接柱,设于弧形板的两侧,并向内凸起,3为凹槽,设于柱的外侧面,用于压浆,4为凹槽,设于柱的外侧面,用于密封止水,5为螺孔,设于侧柱上,用于与它块弧形板相连接,6为密封管,设于弧形板的端面,7为弧形板,为垂直弧形板。
图2中,2为连接柱,向外凸起,并设于弧形板的两侧,8为弧形板板壁,为上里下外的倾斜弧形板,其余与图1相同。
图5中,9为空心桩,10为小孔,设于桩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盛昌,未经张盛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100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