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分渣的豆、米研磨机无效
| 申请号: | 98209063.3 | 申请日: | 1998-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3813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6-07 |
| 发明(设计)人: | 郑瑞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瑞台 |
| 主分类号: | B02C7/08 | 分类号: | B02C7/08;A47J43/04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祥凌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研磨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豆、米研磨机。
早点业者或于过年喜庆时,皆须研磨豆、米浆等,始能制作年糕、汤圆、豆浆、米浆之类的食品。而传统的豆、米研磨机,请配合参阅图1所示,其大体包含:本体10、过滤组11及盖体12;系该本体10内可容设过滤组11,其上设有一盖体12;其中,
该过滤组11,由一过滤体110、内框体112、过滤网113、及外框体114所构成,该过滤网113藉由内、外框体112、114予以锁固于过滤体110上;
该盖体12中设有穿孔120,其穿孔120上设有固定座124,该固定座124上、下对应设有环套125、126,其环套125、126外缘有剖槽1250、1260,该顶磨轮121的心轴管122则穿设穿孔120,其外螺牙123并螺设于上、下螺套125、126内,以形成顶磨轮121的锁固状态。
依上述的结构、组成,现就传统式的使用状态及缺点,予以说明如下:
一、就其磨损间隙调整而言:
请配合参阅图2A所示,当磨米时,因无须滤渣,故该过滤组11未设于本体10内,而于长期的研磨使用后,该顶、底磨轮121、102皆会产生磨损,而形成有磨损间隙X,因此,为要求更佳、更精细地研磨加工时,则须将顶、底磨轮121、102的磨损间隙X予以消除,始能实现。而传统式磨损间隙X的调整,须先将迫紧于固定座124上的上、下环套125、126予以旋松后,始能令心轴管122再于上、下环套125、126内上、下升降旋动调整。而可得知其具有下列的缺点:①该心轴管与上、下环套呈螺合方式固定,其密合度较差,容易造成米浆由螺牙的隙缝中渗出的危险。②该渗出的米浆,容易造成配合的螺牙或心轴管卡死、生锈,使之拆卸极为困扰、且不容易。③其上、下环套须以工具逐步敲击剖槽,始能旋动松开,亦造成拆卸上极大的不方便,且有敲击滑脱的危险性。
二、就其内设过滤组的使用状态而言:
请配合参阅图2B所示,当磨豆浆时,因须滤渣处理,故须将过滤组11设置于本体10内,而该过滤组11的组设方式:是先将本体10内的底磨轮102予以拆卸,再令过滤体110的内孔1101套设于马达心轴101上,该底磨轮102再组设于马达心轴101上,该底磨轮102再组设于马达心轴101上,而其过滤网113则须配合内、外框体112、114的螺设,始能固定于过滤体110上;藉由上述可理解其具有下列的缺点:①该过滤组11于加设时,其底磨轮102须拆、组一次,而该过滤网113则须配合内、外框的锁固始固定,造成拆、组极为复杂与困扰。②该加设的过滤组其过滤体则令底磨轮垫高,相对地,该顶磨轮则须往上调高,以能令顶、底磨轮保持平贴状态,而该顶磨轮的调高,亦造成调整上极大的困扰与不便。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分渣的豆、米研磨机,使过滤组的拆、组状态,极为简便与容易,该顶磨轮亦无须调高,有效节省时间、且不费力,达到实用性、方便性的功效者。此外配设有O型环,且以螺栓方式固定,并藉由螺帽旋动调整心轴管呈滑动升降调整,有效提高防漏性,且使其心轴管的滑动更为顺畅,而且令其磨损间隙的调整,可达到极精确、极轻便、极省力的功效。
根据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分渣的豆、米研磨机,包括:本体、过滤组及盖体;于本体上设一盖体,其内上、下对应设有顶、底磨轮,而该过滤组系可依使用需求加设于本体内,其特征在于:
该顶磨轮的心轴管穿设于盖体的穿孔上方,且藉由其外螺牙而得以螺设于一固定座的内螺孔上,该固定座一侧边设有圆孔,其圆孔内穿设一螺栓,并于其上、下对称设有螺帽,而该螺栓之一端则锁固于盖体的螺孔上;藉由上、下螺帽的旋动调整,令其固定座可沿螺栓上、下升降动作。
该穿孔内上、下各设有O型环,藉以可增进其管与穿孔的防漏性及滑动性。
该过滤组由一过滤体及一过滤网所组成;其中,该过滤体及过滤网中设一大圆孔,底部皆设有一内框,其过滤网容置于过滤体内,用螺丝穿过两内框,而得以将过滤网及过滤体同时设于本体内。
该固定座上可对应设置一个以上的螺栓,配合该螺栓上、下设有螺帽,则可提供多点平均升降调整动作。
该底磨轮底侧的马达轴心上套设有一橡胶圈,以防止马达受潮及有效排水。
现配合附图及图号,就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功效及特征,予以详细说明于后:
图1为传统式的豆、米研磨机的立体分解图;
图2(A)为传统式的磨损间隙调整示意图;
图2(B)为传统式的过滤组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瑞台,未经郑瑞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90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