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长柱塞自泄式抽油泵无效
| 申请号: | 98208542.7 | 申请日: | 1998-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336112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01 |
| 发明(设计)人: | 易庆明;郝兴;宫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采油厂 |
| 主分类号: | F04B47/02 | 分类号: | F04B4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705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柱塞 抽油泵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油田抽油泵,特别是一种长柱塞自泄式常规用途的抽油泵。
现有的常规用途的抽油泵,通常由柱塞、泵筒、外筒、进油阀、出油阀组成,结构特点是短柱塞、长泵筒。其加工难度大,成本高,砂粒易进入泵筒与柱塞间隙,加剧磨损,降低泵的使用寿命。中国专利ZL95235086.6公开了一种特殊用途的长柱塞式防砂卡泵,其特征是上出油阀按装在柱塞的上端,下出油阀安装在柱塞的下端,易造成下出油阀不关闭,使柱塞中心孔成为余隙,影响泵效。另外,现有的抽油泵都要安装泄油器,施上不便,易失效,导致液体流到井口外,造成作业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易加工、成本低、寿命长、泵效高、作业施工方便、能自动泄油的常规用途的新式抽油泵。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抽油泵的上接头下端与外管一端相连接,外管另一端与接箍一端相连接,接箍另一端与三扣接头上端外侧相连接,三扣接头上端内侧与泵筒下端相连接,泵筒上端插入上接头里,三扣接头下端与加长管相连接,上出油阀与下出油阀都安装在柱塞下端。柱塞长度大大于泵筒长度。柱塞下部有一刮砂槽,柱塞上端有一提升接头。上接头与泵筒上端之间加一密封圈,泵筒和外管上分别加工有相互连通的联通孔。
由于柱塞长度大大于泵筒长度,所以泵工作时柱塞始终露在泵筒外,砂粒不易进入泵筒和柱塞的间隙,减少了磨损和砂卡。泵筒上端插入上接头里,限制泵筒径向运动,外管承担轴向力,泵筒不受力,可提高泵筒的使用寿命。上出油阀和下出油阀都安装在柱塞下端,可避免因下出油阀不关闭使柱塞中心孔成为余隙,影响泵效。柱塞的下部设有刮砂槽,泵工作时,刮砂槽随柱塞进入并通过泵筒,将泵筒和柱塞之间的砂粒收刮出泵外。柱塞随抽油杆下入井里进入泵筒后,泵筒上的联通孔封闭,柱塞上下运行时,加长管内腔成为进油和排油腔。当作业时,柱塞随抽油杆提出泵筒,泵筒上的联通孔打开,泵筒内与外管外连通,油管内液体泄流到井内,起到了自动泄油的作用,避免了环境污染。柱塞上端的提升接头加工有一小直径段,用于安装抽油杆吊卡,方便作业施工。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半剖结构示意图。其中,1是提升接头,2是上接头,3是密封圈,4是泵筒,5是泵筒联通孔,6是外管联通孔,7是外管,8是柱塞,9是接箍,10是三扣接头,11是加长管,12是刮砂槽,13是上出油阀,14是下出油阀,15是进油阀。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泵筒(4)的上端插入上接头(2)里,泵筒(4)与上接头(2)间安装一密封圈(3)密封。泵筒(4)上加工一泵筒联通孔(5),外管(7)上加工一外管联通孔(6),泵筒联通孔(5)与外管联通孔(6)相通。外管(7)的下端与接箍(9)的上端丝扣连接,接箍(9)的下端与三扣接头(10)的上端外壁丝扣连接,也可加工成一整体,三扣接头(10)的上端内壁与泵筒(4)下端丝扣连接,三扣接头(10)的下端内壁与加长管(11)的上端丝扣连接,进油阀(15)、下出油阀(14)的连接方式与常规泵相同。上出油阀(13)与下出油阀(14)上下相接安装在柱塞(8)的下端,使余隙最小。柱塞(8)下部加工有刮砂槽(12),其位置以刮砂槽(12)随柱塞(8)上下行时露在泵筒(4)外为准。柱塞(8)上端的提升接头(1)加工有一小直径段,目的是便于安装抽油杆吊卡,方便作业,提高施工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采油厂,未经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采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85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阻丝式液位测量装置
- 下一篇:布匹防纠结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