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套筒扳手无效
申请号: | 98208527.3 | 申请日: | 1998-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326391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6-30 |
发明(设计)人: | 冯钦闲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钦闲 |
主分类号: | B25B13/06 | 分类号: | B25B1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6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套筒 扳手 | ||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扳手,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套筒扳手,用于紧固零件的紧固。
中国专利ZL93203028.9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多扳孔套筒扳手。它集8个扳孔于一体,手柄与套筒可转成一定角度,使套筒能伸入沉坑扳动螺母。该扳手还可设有棘轮机构,棘轮机构与外套筒的外径中部相连,这样可方便地从外套筒的两端选择扳孔,使作业更加快捷和舒适。但是有许多场合,上述8个扳孔仍不够用,例如,传统的一套套筒板手的数量往往在12个以上,其次,手柄与套筒虽然可转成一定角度,但操作时,却无法控制角度,给工作带来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在中国专利ZL93203028.9基础上增设更多数量的扳孔,以适应更多的工作场合,并且可以将角度锁定。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手柄、棘轮机构和含有一个内套筒的外套筒,内、外套筒均含有两个扳孔,手柄两端用销轴与棘轮机构以铰链型式相联接,棘轮机构与外套筒的外径中部相连,外套筒内设有两个以上轴向叠加的内套筒,或者在所述的内套筒中设置含二个扳孔的子套筒。其次,上述扳手也可将手柄两端用销轴与外套筒的凸出部分以铰链型式相联接。在手柄两端用销轴与棘轮机构或外套筒的凸出部分的联接处设有角度锁定机构,它由如下结构组或:在棘轮机构或外套筒的凸出部分设有若干齿,在手柄上设有一个齿块和一个弹簧,齿块和弹簧处在一个由孔和槽组成的孔腔内,弹簧可将齿块顶入所述的齿内,锁定了手柄与棘轮机构或外套筒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它可集12个以上的扳孔于一体,相当于携带了一大盒12个以上的套筒,可适合更多的工作场合。它设置了角度锁定机构结构,在扳手扳动螺母时,控制了手柄与套筒的角度。
图1是组合套筒扳手实施例1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相对于图1的另一种工作状态参考图。
图3是相对于图2的另一种工作状态参考图。
图4是相对于图3的另一种工作状态参考图。
图5是图1中的局部的放大视图Ⅰ。
图6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7是实施例2的局部剖视图。外套筒内设有三个轴向叠加的内套筒。
图8是图7中B-B放大剖视图。
图9是实施例3的局部剖视图。外套筒内设置仅含一个扳孔的内套筒的状况。
图10是实施例4的局部剖视图。其中设有弹簧定位机构。
图11是实施例4的弹簧定位机构与内套筒用弹性卡圈相联接的状况。
图12是弹性卡圈的放大剖视图。
图13是图12的俯视图。
图14是实施例5的局部视图。这种组合套筒扳手不设棘轮机构。
图15是图14的C-C局部放大视图,也是图7中局部放大视图Ⅱ。
图16是图15的D-D剖视图。
图17是图16的E-E剖视图。
图18是实施例7的剖视图。
图19是实施例8的剖视图。
图20是实施例9的剖视图。
图21是图20的B-B剖视图。
图22是图21的C-C局部剖视图。
图23是图21的D-D局部剖视图。
下面对照附图作进一步详细叙述:
实施例1(见图1-图4)本实施例的扳手包括手柄1,棘轮机构8销轴93和外套筒7,外套筒含有两个大小不同的扳孔(72和73)。外套筒设有两个内套筒(5和6)。每只内套筒各含有两个大小不同的扳孔。图1所示状态时,外套筒的扳孔72和内套筒6的扳孔61可扳动螺母。为了不使内套筒脱落,采用钢丝档圈4阻止内套筒脱落。(图5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外、内套筒的配合如图6所示)。
将内套筒6拉出,再按图2状态装入。这时,扳孔62可扳动螺母。
将内套筒推动至图3所示状态,这时内套筒5中的扳孔52和外套筒中的扳孔73可扳动螺母。
将内套筒5拉出,再按图4状态装入。这时,扳孔51可扳动螺母。
如此,实施例1的手柄一端的一组内、外套筒含有6个大小不同的扳孔。在手柄的另一端再设置一组类似的内、外套筒,这样的一把扳手就可以含有12个大小不同的扳孔。
实施例2(见图7)。本实施例的外套筒9内设有三只含有两个扳孔的内套筒,在使用内套筒10时,只要将内套筒11拿出即可。图8是图7中B-B放大剖视图。图中用弹簧档圈12和钢球13代替实施例1中的钢丝档圈,阻止内套筒的脱落。
如此,只要将外套筒加长,还可设置更多的轴向叠加的内套筒。
实施例3(见图9)。外套筒内还可设置只含一个扳孔的内套筒(14和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钦闲,未经冯钦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85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排油烟机
- 下一篇:造纸黑液白泥混合焙烧碱回收炉的活动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