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抽换式修正带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98208017.4 | 申请日: | 1998-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350212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1-24 |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宏基 |
| 主分类号: | B43L19/00 | 分类号: | B43L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福恒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抽换 修正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修正带结构,尤指一种可适用于将用完旧修正带匣整个抽换成新品继续使用的抽换式修正带结构。
已有的修正带结构(如图5所示),其修正带体6是由出带轮81送出,于出带口82处将修正膜层涂布于纸面上,再回卷于收带轮83上。,然而出带轮81与收带轮83为使修正带体6顺利传动,二者间均以非同轴的齿轮811、831相互啮合传动,该等齿轮811、831的设计制造费用甚高,组装时零件甚小亦经常造成麻烦,直接增加业者成本。而消费者使用上稍不小心,则经常使二齿轮811、831脱齿,导致无法啮合传动甚至整条修正带体6散落一地,十分困扰。此外,已有的修正带体6使用完后,只好连同外壳9一起丢弃,形成一种浪费,且污染环境造成公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容易、降低制造成本、使用方便,且能减少对环境污染、减少公害的抽换式修正带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抽换式修正带结构,其包括有一壳体、一抽换座、一棘轮、一出带轮以及一收带轮;
该壳体包括一内部形成的中空容室以及一前端部、一后端部,前端部设有一开口,后端部开设一抽换槽,壳体并于邻近抽换槽的二侧分设有一第一扣合元件;
该抽换座包括于一壳座上延设的中央片,壳座二侧各设有一弹片,弹片上具有第二扣合元件,中央片前端设有一出带口,后端连接至壳座上并设有一贯孔及一止回弹片;
该棘轮包括一转轴与一盘体,转轴于其圆周面上设有至少一第一嵌合元件,盘体于其盘面上环设有复数个单向棘齿对应顶抵于该止回弹片,并于另一侧盘面上设置至少一磨擦体;
该出带轮包括于一中空轮轴外部形成的出带环与其内部的中空圆孔,并以中空圆孔嵌套于该等摩擦体上;
该收带轮包括于一盘体上形成的一圆心孔及一收带环,圆心孔周边设有至少一第二嵌合元件。
组装时先将棘轮的转轴穿经中央片的贯孔,并以其第一嵌合元件对应在嵌合于收带轮的第二嵌合元件内,棘轮、收带轮形成同步旋转,再将出带轮的中空圆孔嵌套于棘轮的摩擦体上,出带轮与收带轮间藉由棘轮摩擦体的静摩擦力而同步旋转或由动摩擦力而相对旋转、平顺传动。
其中,该收带环的外径可设成大于出带环外径,使新修正带体卷绕于出带环外径时,恰与收带环外径相仿而能平顺传动;
摩擦体可沿同一半径、等角设置于棘轮的盘体上,使静、动摩擦力均可较为均匀;
第一、第二扣合元件可为可相互扣合的扣孔与凸扣,反之亦可;
第一、第二嵌合元件可为可相互嵌合的凸块与凹槽,反之亦可。
本实用新型的出带轮或收带轮可由盲塞或止挡环嵌套于棘轮的转轴上以避免不会沿轴向脱离;
壳体后端部可设有检视窗能检视修正带体剩余量;壳座上对应于检视窗位置可设有卡块能嵌入检视窗,有利于装配或抽换时作为正反面识别用;
中央片二侧可分别设有导杆,利于修正带体出带的导引。
本实用新型可于壳体开口处滑设一滑套,使拉出滑套能保护出带口、缩入后能露出修正带体供使用;该滑套可略呈一中空筒体,并可于后端设有至少一滑块,该壳体于开口内侧亦可配合设有至少一滑槽,使滑块对应滑槽可平顺滑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剖视图
图5为已有修正带结构示意图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一壳体1、一抽换座2、一棘轮3、一出带轮4以及一收带轮5。壳体1具有一内部中空容室11、一前端部12及一后端部13,前端部12设有一开口121,后端部13开设一抽换槽131,壳体1并于邻近抽换槽131的二侧分设有一扣孔(第一扣合元件132)。抽换座2于一壳座21上延设有中央片22,壳座21二侧各设有一弹片211,弹片211上具有凸扣(第二扣合元件212),中央片22前端设有一出带口221,后端连接至壳座21上并设有一贯孔222及一止回弹片223,中央片22并于二侧分别设有一导杆224利于修正带体6出带的导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宏基,未经张宏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80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座椅扶手或靠背的升降结构改良
- 下一篇:鞋裤防湿防泥浆护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