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续供水液压集成阀无效
| 申请号: | 98207819.6 | 申请日: | 1998-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3747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4-19 |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营;史景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庆安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27/00 | 分类号: | F16K27/00 |
| 代理公司: | 航空航天工业部航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宏林 |
| 地址: | 710077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供水 液压 集成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类,尤其适用于双罐连续供水的软化水设备。
双罐连续供水软化水设备工作程序要求:在左罐软化时间内右罐完成再生、清洗工作,而在右罐软化时间内左罐完成再生、清洗工作,为之配套的集成阀必须具备上述变换工况的功能。已有软水设备上分别采用了两种形式的集成阀,一种是旋转式集成阀,这种阀靠阀芯在阀内转动角度变换内部通道,从而变换工况,但一般存在微量泄漏、转动力矩大、维修不方便等缺点。另一咱是液压集成阀,但只能用于间断供水设备,不具备连续供水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新型集成阀,它既能独立有效地控制双罐完成连续供水,且各通道间不存在微量泄漏,变换工况时转动力矩小,维修方便。
集成阀由主阀及控制阀组成。控制阀用以控制主阀内各阀口的开启与关闭,主阀通过各阀口的开启与关闭改变阀内通道,控制软水设备的软化、再生、清洗等过程,实现连续供水功能。
主阀主要由阀体1、阀盖2、阀芯3、喷射器4组成(见图1),阀芯上的胶质膜片将阀体内腔与阀盖内腔隔开,其启闭原理是:当阀盖内腔充压时,盖内压强与原水压强相等,因盖口直径大于阀口直径,所以盖内向膜片压力大于阀内向阀芯压力,阀口关闭;当盖内腔泄压后,阀内仍有压力,将阀芯推开,阀口开启。8个阀盖全部置于阀体上部,前后两个联为一组,阀盖内腔连通,对外设置一个共用接口,与控制器上的4组接头对应连接。
主阀体的内部结构见图2,体内空腔分上下两层,下层有5个空腔:生水腔A、软水腔B,B’、废液腔C、C’。上层有7个通道:软水通道D、喷射通道E、E’、排污通道F、F’、生水通道G、G’。下层空腔与上层通道之间有8个阀口对应连通。各腔道又分别有接口通向阀外,这些接口分别是:生水口11、软水口12、罐项口13,14、罐底口15,16、排污口17,18、盐液口19,20(在喷射器上)。除生水口及软水口外,其它接口左右对称,适于与左右双罐对应连接。
控制阀由壳体5、圆头销6、胶质膜片7、盖板8、凸轮9、支架10组成(见图3),阀体左半部设有充压仓,有接口接入水源,右半部设有泄压仓,有接口向外排空。8个微型阀门联为4组,各组有一接口与主阀盖的4个接口对应连接。凸轮迫使圆头销压紧聚胶膜堵死阀口时,此阀关闭,否则即开启。每组微型阀当左启右闭时,接口处于充压状,而左闭右启时,接口处于泄压状。转动凸轮可改变接口状态。
本实用新型有下述优点:
1.与电磁阀管系相比,减少了管系体积,节省了大量水暖成件,了泄漏点。
2.与现有的液压集成阀相比,变间断供水型为连续供水型。
3.与旋转式集成阀相比,具备无微量泄漏、变换工况时转动力矩小(口径吕的阀门此优点更为突出),维修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主阀结构图其中包括图1a和图1b
图2为主阀体内部腔道布置图其中包括图2a和图2b
图3为控制阀结构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应用于双罐连续供水软水器的系统图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述:
下面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装置控制双罐实现连续软化水时的工作状况。当控制阀处于图3所示状态时,接口I、III左启右闭充压,II、IV左闭右启泄压。因控制阀的4个接口与主阀的4个接口是对应连通的,所以主阀上的I、III组阀门关闭,II、IV组阀门开启(见图1),也就是系统图中的K3、K4、K7、K8开启通水(见图4)。生水通过K4进入左罐底,经过浮床软化后从罐顶出来经K3出软水口。与此同时,生水经K7进喷射器,由于喷射而产生负压,将溶盐器内饱和盐液吸入喷射器,生水与盐液混合后进右罐顶,对罐内树脂再生、清洗后从罐底出来经K8出排污管(此程序内前一半时间有盐液进罐为再生、后一半时间盐液吸空仅有生水进罐为清洗)。当主阀K1、K2、K5、K6开启通水时,左罐再生,清洗,右罐软化,工作原理相同,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庆安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庆安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78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