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动力消防救生器无效
| 申请号: | 98207067.5 | 申请日: | 1998-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332422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11 |
| 发明(设计)人: | 郁公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郁公达 |
| 主分类号: | A62B1/10 | 分类号: | A62B1/1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 地址: | 44102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消防 救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防救生器,特别涉及一种无动力的消防救生器。
目前,高层建筑物如果发生意外事故(如火灾)时,往往供电线路已损坏,电源被切断,安全通道被烟火封锁,此时高楼内住宿、办公等人员,只能以坠楼方式求生的例子时有所闻,但以此方式逃生其生命极无保障。另有一种“无动力恒速自降救生装置”,专利号为90217497.5,这种装置为原本已是要快速转动的原动轮通过增速机构而得到离心阻力钜,来达到降低原动轮转速的目的,从原理上来看有些矛盾,因此在可行性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没有任何动力,仅靠遇险人的自重通过摩擦机构内力的转换使其平稳地自高空降落脱险的、实用性强的一种消防救生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无动力消防救生器,它由固定轴1、固定盘2、摩擦片3、副摩擦轮4、主摩擦轮5、钢丝绳7、对开式壳体8、两个挡片9、压板10、小齿轮11、齿轮轴12、手轮13组成,在固定轴1的一端依次套有固定盘2、摩擦片3、副摩擦轮4,通过副摩擦轮4的外圆面所设的螺旋槽,旋合一内孔设有螺旋槽的主摩擦轮5,主摩擦轮5具有齿形的一端上方啮合一小齿轮11,小齿轮11通过空套在小齿轮上的手轮轴12与装在对开式壳体8外的手轮13相连,主摩擦轮5的另一端套有两个挡片9,在两个挡片9之间绕有钢丝绳7,钢丝绳7的一端用压板10固定在主摩擦轮5这一端的端面上,另一端伸出对开式壳体8外,然后将锁紧螺母6通过固定轴1的另一端,将副摩擦轮4锁紧,再将对开式壳体8从固定轴1的两端套入并固定。
所述的主摩擦轮5的外表面为一齿轮形;固定轴1的两端分别设有螺纹14、15、16,锁紧螺母6旋入螺纹15与副摩擦轮4锁紧。
所述的对开式壳体8的一端中部与固定轴1、固定盘2之间的连接为键连接,对开式壳体8用几个或数个螺钉连接为一封闭体,其与固定轴1的两端的连接为螺钉连接。
所述的钢丝绳7伸出对开式壳体8外的一端接有一挂钩17。
所述的手轮轴12与手轮13为螺钉连接。
所述的对开式壳体8为长方形、方形、菱形,也可为其它形状。
所述的主摩擦轮5绕有钢丝绳7的一端的圆柱体的直径可根据楼层的高度确定,钢丝绳7叠合在一起的层数不超过两层。
所述的挡片9为两个,也可为一个。
所述的固定轴1、固定盘2、副摩擦轮4、主摩擦轮5、锁紧螺母6所用材料为高耐磨度、高强度的材质,对开式壳体8的材料为铸造铝合金,也可为球墨铸铁,摩擦片3的为有较高而稳定的摩擦系数的材料。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能使遇险人的自重通过机构内力的有效转换产生摩擦阻力矩,确保救生安全可靠,在下落过程中不需遇险人对救生器进行调节,并且具有结构简单,零件少的特点,对各种不同体重(30-100公斤)、体型的遇险人都可直接使用;对开式壳体8的封闭式结构的防护,可防止油、水等杂物浸入机构内部,有效地防止出现“湿摩擦”、“边界摩擦”。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2的B-B局部剖视图;
图5为图3的K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郁公达,未经郁公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70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却机恒温控温装置
- 下一篇:一种动力自行车轮毂电驱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