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加力送线辊的金属线材加工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98206293.1 | 申请日: | 1998-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356778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1-05 |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崑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玉崑 |
| 主分类号: | B21F23/00 | 分类号: | B21F23/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肖武 |
| 地址: | 300381 天津市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加力 送线辊 金属线材 加工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属金属线材加工设备,它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线材加工设备的结构。
在金属线材的生产加工中,经常有多道工序在一每生产线上连续作业的情况,例如,内应力的消除、表面清正、镀加工、钝化及水洗等。线材的行进动力主要是靠动力收线设备对线材施加的拉力,由于线路长、弯曲和摩擦点多,容易造成工序中拉张力过大而影响加工质量,还能造成收线轮驱动困难甚至将线材拉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前述的技术问题特提出本方案——带有加力送线辊的线材加工设备,它是在目前使用的线材加工设备的工序间按需要增设一个或多个加力送线辊,以使后道工序的拉张力下降来保证线材的加工质量。
按如上构思,本方案所提供的带有加力送线辊的线材加工设备包括有放线轮、导线轮、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动力驱动的收线轮,其特征是在后道工序前增设一加力送线辊,它是由动力驱动,速度可调,其加力送线辊的圆周面上有能将部分线材容卧其中的V形槽,在它的前方有一个为调整加力送线辊包角的导轮,该导轮的水平位置可调。
在本方案中,加力辊V形槽的夹角为5~120°。
采用本方案能体现如下的优越性:①因为降低了加力送线辊的后道工序的拉张力,所以有效地避免因拉张力过大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线材内在和表面质量的问题;②必要时可在多道工序间设多个加力送线辊,使整个生产线上拉张力均衡合理;③加力送线辊是通过V形槽的两个侧面与线材接触,传动可靠对线材亦无损伤;④可降低收线轮的负载功率,减少设备的磨损;⑤能有效地提高生产率;⑥它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制造成本低,适于批量制造推广使用。
图1是本方案带有加力送线辊的线材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加力送线辊的结构和被加工线材的断面接触示意图。
图3是带有线材张力反馈闭环调节的线材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现结合附图说明本方案的实施例。在常用的线材加工设备中,被加工的线材2经放线轮1引出后,又经导线轮4及多道工序如A、B的加工设备3、7,再被动力驱动的收线轮收卷起来。本方案是在后道工序前增设一加力送线辊6,其圆周表面具有单个或多个能将部分线材容卧其中的V形槽,其夹角α为5~150°。它由动力驱动且速度可调,它应选用较硬的金属材料制造,如铸钢。送线加力辊对线材顺向加力,可减轻工序B设备的磨擦阻力和收线轮的负载功率,在送线加力辊之前设有一个调整导轮5,导轮的水平位置可调,以调整线材与送线加力辊之间的包角,以满足更广泛的工艺要求。
为使加力送线辊的送线速度与收线轮的速度相匹配,加力送线辊要选用速度特性较硬的动力驱动,即负载变化时速度变化较小,可选用带速度反馈的调速电机与工艺相时应。后面的收线轮则可采用特性较软的力矩电机或摩擦传动,并使其工作状态调整到既能为加力送线辊提供一定的张力而又不会超速运行。一般情况下可由人工根据目测线材的张紧程度进行调节。若加力送线辊的送线速度大于收线轮的线速度,V形槽上的线材便失去了对加力送线辊的拉张力,线材因自身的应力便会与V形槽面松脱而失去送进动力,不会造成堆线的现象,这就使得人工调整大为简化。
当在同一条作业线上须采用多道送线加力辊时,应按工艺顺序,从放线到收线,其动力的速度特性应逐级由硬到软,如可逐级减小调速电机的速度负反馈量。
对某些线材张力要求严格的工艺,还可采用张力反馈的闭环调节。如图3所示,在送线加力辊的后面增加一个根据线材张力而产生位置变化的滑动辊9,并由它间接带动一个电位器10的滑动触点C,使C点的电位输出与滑动辊的位置相对应。当由于某种原因线材的拉张力超过某正常值时滑动辊被向上拉起,电位器的C点输出电位相应的变化,经电路反馈后可使加力送线辊增速或收线轮减速,此时线材的拉张力减小,直至滑动辊处于平衡和稳定状态。改变滑动轮的配重则可改变线材的张力状态。
本方案的样机经实验运行证明:它具有性能稳定可靠、线树加工质量大为改观、降低收线功率、减少设备磨损、提高了生产率,深受使用者的好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玉崑,未经张玉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62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洗涤塔的改良构造
- 下一篇:储气式初期启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