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体烟水管组式炉体无效
申请号: | 98205890.X | 申请日: | 1998-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336271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01 |
发明(设计)人: | 郭乃江;郝长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乃江 |
主分类号: | F24H1/36 | 分类号: | F24H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8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体 烟水 管组式炉体 | ||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锅炉炉体的结构设计,特别是一种单体烟水管组式炉体,它可广泛地应用于燃气和燃油的热水和开水锅炉上。
目前,我国热水、开水锅炉,特别是立式锅炉的炉体,炉体内多采用单个或数个烟管,冷水由炉体底部加热,上部有热水出口。这种炉体,水流动的路程较短,热交换效果差,消耗燃料多,而且一般体积较大,制造成本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体烟水管组式炉体,它能增加热交换速度,提高热效率,节约能源,而且体积小,制造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底部的水箱、单体烟水管组、烟气室、上、下连管及进、出水口所组成。
底部水箱为四周及上部封闭的腔体,侧边设有进水口,水箱底部形成炉膛。水箱上部设有与第一个单体烟水管组下部连通的进水管。水箱的外形为长方形或方形或圆柱形。
单体烟水管组由一个大直径筒形水管内均布着若干个小直径的烟气管,并由封闭水管上、下端的顶板固定所构成。
数个单体烟水管组有序地固装在水箱上部,其上端固装着烟气室。各单体烟水管组中的烟气管下通炉膛,上通烟气室。烟气室的外形应与水箱外形相对应。烟气室上方设有烟道出口。
数个单体烟水管组之间可以单排、双排、多排或圆周形方式排列,固装在水箱上。
各单体烟水管组的水管由上、下连管交错连通,而第一个单体烟水管组的水管下部设有数个进水管与水箱上部相连通,也可以使其水管直接与水箱上部连通。最后一个单体烟水管组设有出水口,其上部设有通大气管,以保证锅炉安全运行。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锅炉相比有如下显著的优点:
1、锅炉运行时流动的水通过水箱吸热,再通过数个单体烟水管组上下回转吸热,热交换过程大大加长,而热烟气在细烟管中向上流动,与流动的水,增加了传热速度,提高了热效率。
2、由于每个单体烟水管组的容水量相对较小,所以可降低制造成本和技术难度,并可缩小锅炉整体的体积。
3、改变单体烟水管组的数量及其排列形状,可方便地调整锅炉整体的技术参数。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A-A向视图;
图3.图1的局部B放大剖视图;
图中:1.进水管; 2.上连管;3.烟道出口;4.通大气管;5.烟气室;6.出水口;7.下连管;8.水箱上部;9.水箱; 10.进水口;11.炉膛;12.烟气管;13.水管;14.单体烟水管组;15.顶板。
现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水箱9,单体烟水管组14;烟气室5;上、下连管2、7,进、出水口10、6所组成。
水箱9为四周及上部封闭的腔体,其底部为炉膛11;侧边有进水口10。水箱上部8固装着数个单体烟水管组14,且水箱上部8设有与第一个单体烟水管组14的水管13下部相连通的进水管1(如图3所示),进水管1可设1-3个。
各单体烟水管组1的水管13之间由上、下连管2、7依次交错连通,即第一、二单体烟水管组上部由上连管2连通,而第二、三单体烟水管组下部,由下连管7连通,第三、四单体烟水管组上部由上连管2连通,依次类推,最后一个单体烟水管组上调出水口6,其上部设通大气管4。(参见图1所示)。
单体烟水管组14的上端固装着烟气室5,该烟气室上方有烟道出口3。
如图2、3所示,单体烟水管组14由水管13的上下端分别由顶板15封闭,管内数个均布的烟气管12亦由顶板15固定所构成,烟气管数量一般是1-8个。
如上所述的锅炉,在高位水箱或水泵的作用下,冷水从进水口10注入水箱9和各单体烟水管组14的水管13中,当炉膛11内燃烧机点燃后,水箱的水被加热,予热后的水从第一个单体烟水管组的下部向上流动,同时与烟气管中热烟气换热,由上连管2流入第二个单体烟水管组向下流动的同时继续被加热,依次进行下去,最后热水或开水从出水口6输出。燃烧产生的热烟气,通过各个烟管12汇集到烟气室5内,经烟道出口3排出。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水箱和烟气室用普通钢板焊接而成,水管可由钢板卷圆焊接而成,亦可采用圆钢管或方形管,烟气管采用普通钢管或不锈钢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乃江,未经郭乃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58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