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然力涡轮通风器无效
| 申请号: | 98205827.6 | 申请日: | 1998-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335078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25 |
| 发明(设计)人: | 林榕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榕荣 |
| 主分类号: | F24F7/02 | 分类号: | F24F7/02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娴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然力 涡轮 通风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然力涡轮通风器,其属于通风设备技术领域,尤指运用自然风力或气流就能运作的通风器。
涡轮式通风器通常接装在厂房顶部,其利用气流原理,当室内热气上升,气流引动涡轮式叶片强力驱动,使室内气流外排,即涡轮式叶片借气流、室内外温差及气压差,使气流对流造成驱动功能,因此在不消耗能源的情况之下,便能迅速排出废气。
如图5、图6所示,传统的涡轮式通风器基本结构是一中心轴30,在末端套装一固定架41,固定架41呈十字形,而在自由端连伸或固定于一呈阶梯环座状的固定座40内壁,中心轴30相对在固定架41上方套固一轴承31,使其外侧套覆一抽风片60,其为三至四叶片的形式,中心轴30顶端亦另外套固一轴承,在轴承外套设一圆座形上盖52,上盖52外周面铆固或锁固数片涡轮叶片50,涡轮叶片50下端则铆固于一呈圆环状的旋座51的外侧,旋座51即套覆于固定座40的外侧,上盖52底面亦形成环形的环座521以在其间安置轴承53;当气流引动涡轮叶片50而使旋座51一起沿着中心轴30支点转动,内部的抽风片60则配合由室内上升热气引动,以中心轴30为支点而转动,以搭配涡轮叶片50顺利抽风而后排气。该结构普遍使用,效果良好,但在使用上仍有如下缺点。
由于抽风片60能转动,所以其与中心轴30之间必须搭配轴承31、53,轴承31、53的性能优异与否将影响抽风片60的运转排气效果,因为轴承31、53配合不佳,抽风片60受到热气驱动的灵敏性降低,影响通风效率。而轴承31为保持润滑性,通常在轴承31中加注黄油予以保养润滑,尤其如图6所示,轴承31上、下面均外露,环座61只是包覆在周面,对于轴承31上、下面的滚珠环位置与外界直接相通,但因室内排放出的废气会先经过抽风片60,所以轴承31会直接接触到废气所含杂质,以致杂质渗入轴承31的滚珠环间隙,造成运转被阻滞不顺畅,因而可能造成生锈卡死现象,连带地,影响抽风片60的运转性,相同地,轴承53也面临相同的问题。
如果未时常注意保养,不但抽风片60的运转有问题,轴承31使用寿命也会加速降低,对业者及使用者均不利。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提供一种便于维护的自然力涡轮通风器,主要是利用免手工具操作的护盖,遮护轴承的周面,抽风片的运转可经常保持顺畅,以延长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措施:
本实用新型的自然力涡轮通风器,包括一中心轴,中心轴下段套固一轴承,轴承外侧套固一环座,该环座外周面水平延伸至少二片抽风片,中心轴顶端配合另一轴承而定位于一上盖往内突伸的另一环座中;其特征在于:中心轴的环座各卡制一护盖,各护盖均呈罩盖状,开口朝向轴承,护盖中央穿设一中孔,以穿过中心轴,内侧环壁凹设有凹点,相对在抽风片的环座及上盖的环座周面对应所述凹点设有突起的突部。
所述的自然力涡轮通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片的环座位置的两个护盖呈对称盖合状,所述环座的突部呈上、下两排配置,护盖周壁设有叉口,以避开所述延伸的抽风片,以使两护盖卡合于环座上。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说明如下。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通风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两护盖与中心轴的分解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两护盖的局部组合剖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通风器的整体组合剖视图。
图5:传统通风器的整体立体示意图。
图6:传统通风器的整体组合剖视图。
请参看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自然力涡轮通风器,主要是在中心轴30的轴承31、53上分别设有护盖20、10、26。
其中,护盖20、10是为对称盖合在轴承31上,均呈对称的罩盖状,以护盖10为例,其是一罩盖,开口朝向轴承31,轴向高度约等于抽风片60的环座61的一半,护盖10的内侧环壁对应环座61的延伸抽风片60位置而剖设有叉口12,以避开伸设抽风片60之处,中央穿设一中孔11,以对应中心轴30外径,内侧环壁凹设有数个凹点13;同理,护盖26的形状相同,也形成中孔261,以穿过中心轴30,但其完全罩覆于环座521周面及轴承53底面,也在内壁面形成凹点27。
相对地,抽风片60的环座61周面对应凹点13而突起突部63,因二护盖20、10均定位在环座61上,所以突部63、64呈两排方向配置,环座521对应凹点27亦突起突部6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榕荣,未经林榕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58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号转接器的改良结构
- 下一篇:带有75%高压测量按钮的准谐振直流高压发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