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抗应力破坏之预制式外墙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8205670.2 | 申请日: | 1998-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3664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3-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薪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56 | 分类号: | E04B2/5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伟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力 破坏 预制 外墙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构件,尤指一种具抗应力破坏之预制式外墙装置。
由于建筑施工方式之进步,目前一般高楼大厦之外墙大多采用预制式之外墙,而目前预制式外墙之结构,系于每一外墙壁材(如石材)之周缘铣切数个扣槽,再藉由若干钩板钩扣于该外墙壁材之扣槽中,藉各钩板之另端固设于建筑物体上,以将各外墙壁紧附并组于建筑物上,而形成外墙,但上述预制式外墙无论在制造或使用上仍具有以下缺点:
1.一般之壁材于切割成型后,其各端面系呈平整面,故须对成型后之壁材施以额外的加工,以于各端面上铣切出数个扣槽,以供构筑外墙之需,不但制作过程复杂,也增加制造时间与成本。
2.由于经铣切扣槽后之壁材,原有强度已被破坏,极易于扣槽中产生集中应力,而产生龟裂、碎裂等情况,故当遭受狂风等外力冲击时,极易使该壁材自扣槽处断裂,而脱离钩板之钩扣,而自建筑物上掉落,不但造成外墙损毁,掉落之壁材极易砸伤人员或物品,危及公共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具有抗应力破坏之预制式外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预制式外墙是由数个外墙单元拼组而成,各预制式外墙单元包括:壁材构件及数个固定构件,壁材构件含有一内壁材部,该内壁材部之外侧壁面上,以硅胶等粘接物粘接一外饰壁部,且内壁材部与外饰壁部之周缘相隔一间距形成一扣槽,于该扣槽中置设U形板;各固定构件于一端连设一钩板,以钩扣于壁材构件之周缘U形板中,且各固定构件之一端连接于建筑物本体上,以稳固地钩扣壁材构件于建筑物上;如此可在不破坏原有壁材构件之内壁材部与外壁材部强度前提下,简易地完成安装程序,且藉介于内壁材部与外饰壁部间之硅胶,缓冲外来之外力,如风力等,以提高各外墙单元所能承受之破坏应力。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作具体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预制式外墙装置之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固定构件之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固定构件组合后之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固定构件固设两钩板时之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侧视部分示意图。
图号说明:
(1)壁材构件、(11)内壁材部、(111)梯形槽、(12)粘接物、(13)外饰壁部、(14)扣槽、(2)(2a)固定构件、(21)固定板、(211)固定板部、(211a)固定孔、(210)固定元件、(212)联结板部、(212a)联结孔、(22)钩板、(221)板体、(221a)穿孔、(222)钩板部、(20)螺栓、(20′)螺母、(S)建筑物本体、(3)U形板。
如图1~5所示,本新型是一种具抗应力破坏之预制式外墙装置,该预制式外墙系若干外墙单元拼组而成,该外墙单元包括:壁材构件(1),含有内壁材部(11),该内壁材部(11)有梯形槽(111),其外侧壁面上以硅胶等粘接物(12)粘接外饰壁部(13),且该内壁材部(11)之梯形槽(111)与外饰壁部(13)之周缘间至少设一扣槽(14),于扣槽(14)中置设U形板(3);以及若干固定构件(2),各固定构件(2)至少连结一钩板(22),以吻合地钩扣于该壁材构件(1)之U形板(3)中,且各固定构件(2)之一端固设于一建筑物体(S)上,以稳固地钩扣该壁材构件(1)紧附于该建筑物本体(S)上。
上述壁材构件(1)之内壁材部(11),系由防火材料制成,而外饰壁部(13)系由强化玻璃等材质制成,但本新型壁材构件(1)之内壁材部(11)及外饰壁部(13)之材质,均可由其他材料替代。
如图2、3所示,本新型的固定构件(2)由固定板(21)和钩板(22)组成,其中固定板(21)为形板,其垂直部分为固定板部(211),水平部分为联结板部(212),固定板部(211)上至少有一固定孔(211a),以固设于建筑物本体(S)上,在联结板部(212)上至少有一联结孔(212a);钩板(22)为形板,其水平部分为板体(221),其上有穿孔(221a),垂直部分为钩板部(222),为便于组装时调整构件各部分及与墙体的相互位置,上述之固定孔(211a)、联结孔(212a)、穿孔(221a)均为长槽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薪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薪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56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