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锁无效
| 申请号: | 98205393.2 | 申请日: | 1998-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340850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29 |
| 发明(设计)人: | 徐美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美雯 |
| 主分类号: | E05B47/00 | 分类号: | E05B4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奥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黎光 |
| 地址: | 台湾省苗栗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磁锁,主要是通过电磁元件产生磁力变化,在该电磁元件未产生磁力时,利用一弹性元件将卡合柱推抵于空转位置上,使门把无法旋转电磁锁的锁心,仅在该电磁元件产生磁力以吸引导磁材质的环垫片,使该环垫片将卡合柱推抵于动作位置上时,门把才得以旋转电磁锁的锁心,并带动其上设置的锁舌,以开启该电磁锁所固设的门板。
一般的门锁结构,采用多个机械构件组合,利用钥匙改变该等机械构件的相关位置,使其相互卡固,或于其间留有动作(推移或旋转)间隙,以锁合、开启该门锁所固设的门板。
现有门锁因其机械结构是组合于一狭小空间之内,故其机械构件间所容许的公差极小,而门锁因全是机械结构的组合,且彼此紧密卡合,当其使用越久,机械构件彼此间的磨擦越多,极易使门锁结构产生改变,致无法顺畅地操作,甚而失去其作用,不能顺利地将其开启或锁合,造成使用者的困扰。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藉由电磁元件的磁力,使电磁锁于其锁合时,门把转轴与卡合柱完全脱离,以减少机械磨损,延长电磁锁的使用期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磁锁,原理是透过电磁元件产生磁力变化,以控制电磁锁的卡合柱变动于空转位置与动作位置间,以使电磁锁锁合或开启其所固设的门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用以固设于一门板,导通、阻断电源而使该电磁锁的电磁元件产生磁力变化,使该电磁锁的卡合柱变换动作位置、空转位置间,使该电磁锁把手仅于卡合柱于动作位置时,得以转动该电磁锁的锁心,带动其上设置的锁舌,以开启该电磁锁所固设的门板,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一基板,用以固设于一门板,该基板上并设有一贯穿孔,该贯穿孔的周缘并设有三凸栓;一锁心,其一端设有一卡合凸起,该卡合凸起并穿过基板的贯穿孔,该锁心上并套设有一锁舌;一大环型垫,为导磁材质,其中心设一贯穿孔,该贯穿孔套于锁心的卡合凸起上,该大环型垫上并设有三孔洞以对应套入基板上的三凸栓;一小环型垫,为导磁材质,其中心设一贯穿孔,该贯穿孔套于锁心的卡合凸起上,该小环型垫的直径并大于大环型垫的贯穿孔;一卡合柱,其一端并设有一卡合凹孔以对应套入卡合凸起,该卡合柱另端的周缘设有四个第一咬合凸粒,卡合柱的直径并大于小环型垫的贯穿孔;一弹性元件,一端套合于该等于合柱的第一咬合凸粒的中央;一电磁元件,其中心设一容置孔,藉以将卡合柱、弹性元件容置其间,该容置孔的直径并小于小环型垫的直径,该电磁元件并接设有一电源以产生磁力;一罩体,该罩体固接于基板上,并将锁心、大环型垫、小环型垫、卡合柱、弹性元件及电磁元件罩复于其内部;一把手转轴,枢设于罩体上,该把手转轴的周缘并设有四个第二咬合凸粒,可对应咬合于卡合柱的四个第一咬合凸粒,且该等第二咬合凸粒将弹性元件的一端套合于其中央,该把手转轴并固接有一把手,以将其转动;当电磁元件未导通电源时,弹性元件将卡合柱推抵于空转位置,此时把手转轴的第二咬合凸粒与卡合柱的第一咬合凸粒完全分离;而当电磁元件导通电源时,其将吸附小环型垫、大环型垫,推动卡合柱使其位于动作位置,此时把手转轴的第二咬合凸粒与卡合柱的第一咬合凸粒完全咬合,把手的旋转可经把手转轴、卡合柱而传导至锁心的卡合凸起,带动锁心旋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另一动作示意图。
基板……10 凸栓……11
锁心……12 卡合凸起……13
锁舌……14 大环型垫……20
套孔……21 小环型垫……30
卡合柱……40 卡合凹孔……41
第一咬合凸粒……42 弹性元件……50
电磁元件……60 容置孔……61
罩体……70 把手转轴……80
第二咬合凸粒……81 把手……82
为能更清楚的表达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兹就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图2所示,其分别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该实施例主要由基板10、大环型垫20、小环型垫30、卡合柱40、弹性元件50、电磁元件60、罩体70、把手转轴80等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美雯,未经徐美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53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