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马达接线快速组装结构无效
申请号: | 98205310.X | 申请日: | 1998-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335300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伟洲 |
主分类号: | H02K15/00 | 分类号: | H02K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台湾省新竹市东区***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达 接线 快速 组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接线快速组装结构,特别是指一种马达壳座与接头的特殊结构组成,以使马达定子的各条线圈引线以及外接导线可快速完成组装动作。
传统的马达接线结构,请参图1、2所示,其系于一座体10内部容设马达定子11,并盖合一顶盖12于座体10顶部,以使马达定子11的各条引线13自座体10侧边的槽口14穿出,进而利用一电路板15与各条引线13分别焊接固定,又将马达的外接线16焊接于电路板15的外侧端,以使外接线16与引线13利用电路板15产生通路,此种接线结构,极易产生如下的缺失:
1、组装时,马达定子11的各条引线13必需分别与电路板15焊接,待组装完成后,又必需将各条外接线16分别与电路板15焊接,如此才能完成接线通路,如此多种且每杂的焊接组装程序,将耗费极长的组装工时,进而大幅提升组装的成本。
2、由于组装过程中,必需使用多重的焊接程序,组装者若稍有疏忽,将使各焊接点未实际与引线13或外接线16固接,故时常发生接触不良而无法完成电路连通,整体造成马达不良率大幅提升,进而更加耗费成本。
3、传统马达连线组装完成后,该电路板15促使各条引线13及外接线16的焊接点,均曝露于外侧,当包装、运送及使用过程中,极易受到外力的碰撞或受潮而损坏,如此不但造成退货率的提升,更易减低马达的使用寿命。
4、传统马达接线组装过程中,因使用多重的焊接程序,焊锡人员若非专业,将造成假焊、空焊、漏焊、错漏,以及接线不良的缺点,故必需培训专业的焊锡人员,如此又造成人员培训上的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接线快速组装结构,其藉由马达壳座卡组一接头的特殊结构设计,以使马达定子的各条线圈引线以及马达的外接导线,均能快速而简易的完成组装程序,整体可大幅提升马达组装品质及使用寿命,进而有效降低不良率及成本,实具有最佳的经济成本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由马达壳座卡组一接头的特殊结构设计,可免除焊锡,亦无需培训专业焊锡人员,故有效避免铅作业中毒及工业污染,进而达到快速组装的实用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籍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马达接线快速组装结构,其系由一壳座内部容设马达定子,另由一盖体中央供转子的中心轴穿出,并以壳座封闭,其中该壳座一侧具开口,以使马达定子的线圈引线可穿出,进而与外接导线连接,其特征在于:该壳座利用一侧的开口卡组一接头,以使马达定子的线圈引线可插入接头内端的引孔内部,又该等导线则插入接头外端的引孔内部,进而与马达定子的各条线圈引线接触产生通路。
该接头的二侧可朝外斜伸一卡钩,以使接头利用二侧的卡钩卡组于壳座位于开口二侧的内壁。
外接导线之一端固接一端子,其侧面具一倒钩,底面形成一中空且且弹簧的夹头。
接头二端的引孔是相互连通,另于接头的顶、底面配合各引孔处,系形成槽孔与引孔连通,并且于各槽孔均具有一上挡缘及下挡缘,以使外接导线的端子自接头外端的引孔插入后,系利用端子侧面的倒钩卡接于接面头顶面或底面的上挡缘处,并使端子抵止于下挡缘,进而定位各外接导接,利用端子的夹头供马达定子的线圈引线插入而产生通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体现在:
1、组装时,马达定子的各条引线以及马达的各条外接导线均无需焊接,即可有效插组于接头二端而快速完成组装动作,故可大幅降低组装工时,并降低组装成本。
2、组装过程中,因不需要多道的焊接程序,故可避免人为疏忽而产生假焊、空焊、漏焊、错焊、以及接触不良的优点,如此亦可大幅减低不良率。
3、本实用新型因无须使用焊锡接合,故可避免铅作业中毒及工业污染,且不须培育专业焊锡人员,即可快速的完成组接动作。
4、因线圈引线及外接导线的接触位置,均隐藏于接头内部,故可避免外力的碰触而变形或脱落,如此亦可提升马达的使用寿命,整体实具有最佳的经济成本效益。
5、本实用新型的线圈引线及外接导线,系利用接头加以组接,整体可促使不良修正简易、快速的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传统马达接线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传统马达接线结构的组合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外观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视图方向的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伟洲,未经李伟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53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式骨灰盒存放架
- 下一篇:改进的无段式的进钉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