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热水给水龙头无效
申请号: | 98204506.9 | 申请日: | 1998-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332853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11 |
发明(设计)人: | 许正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正龙 |
主分类号: | F16K11/10 | 分类号: | F16K11/10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万学堂 |
地址: | 台湾***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水 给水 龙头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冷热水给水龙头,特别是水龙头内冷热水的供应不因压力差而互相干扰的冷热水给水龙头。
按目前广为使用的冷热水混合水龙头多为双口(冷热)单道混合式构造,亦即,来自冷、热水源的冷水与热水是在水龙头内的封闭式混合室中相互混合,然后流经连通于混合室的出水口流出。此种水龙头有下列缺失:
(1)冷水源水压远大于热水源水压时,冷水源强劲的压力会干扰热水进入混合室,要调整获得适当的混合水温度甚为不易,即使调整到适当水温,仍然会产生忽冷忽热的情形。此种水温不易控制,且欠稳定的现象会影响使用安全性,再者调整耗时,浪费瓦斯与水资源。
(2)在使用中,冷水源压力过大时,冷水有时甚至会经过混合水龙头的混合室向热水源逆流,此时除非冷水全闭热水全开,否则不易获得热水。
(3)水龙头内部的冷水与热水通道及混合室内的通道曲折,水流阻力增大,流量减小,使其功能不能完全发挥。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习用冷热水混合水龙头的缺失而设计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冷水与热水的供应不致互相干扰,得以顺畅调整冷热水流量与温度的冷热水给水龙头。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冷水与热水的流道分别具有控制阀,且在各冷热水控制阀之前是互相分离,不因冷水源与热水源的压力差而产生逆流现象的冷热水给水龙头。
本实用新型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冷水与热水的通道得以减少水流阻力,流量保持正常的冷热水给水龙头。
本实用新型的冷热水给水龙头,包括:本体:具备冷水入口、热水入口、冷热水共用出口、及分别使冷水入口与热水入口连通至共用出口的冷水通道与热水通道;开闭阀:装设于上述冷水通道与热水通道,以控制两通道的启闭与流量;两控制阀:分别以可转动方式装设于上述两开闭阀下游的冷水通道与热水通道上,以分别控制冷水与热水的通断与流量;两控制阀转轴:分别以可转动方式轴设于本体上,其一端连动连接于上述控制阀,突出本体的另一端设有被驱动部;一驱动构件:以可转动方式设于本体上,同时连动连接于上述转轴的被驱动部;及一操作把手:用以转动上述驱动构件;而利用操作把手转动驱动构件时得同时驱动两转轴带动两控制阀启闭及调整冷热水的出水比例。
本实用新型的冷热水给水龙头中的控制阀为球形阀。
本实用新型的冷热水给水龙头中的转轴的被驱动部为齿轮,驱动构件为与该齿轮潆合的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冷热水给水龙头中的本体的冷热水通道在控制阀下游时,是形成连通于共用出口的共用流道。
本实用新型的冷热水给水龙头中的两控制阀是作互补式启闭。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给水龙头由于冷水入口、冷水通道和热水入口、热水通道是互相分离,且供水流量的控制是另由独立的开闭阀控制,冷水与热水混合比例的调整则藉由相互分离而连动的两个球形阀施行,且连通于球形阀的共用流道是藉由共用出口而呈开放式,因此,与习知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供水龙头具有下列优点:
1.冷水与热水在给水龙头本体内分别流经分离的通道,且以各别的控制阀控制其通断,而在邻接于控制阀的共用通道中,冷热水皆是流向共用出口,不会互相排挤,因此,无论冷水源与热水源间的压力相差多少,皆不会互相干扰,可以完全按照所希望的比例供应冷热水,出水温度得以保持稳定,不会忽冷忽热,使用安全性可以确保。
2.由于冷水与热水在水龙头本体内的流路互相分离且各有控制阀司其通断作用,故不论冷水源与热水源的压力相差多少,均不致产生冷水挤压热水,甚至冷水流向热水通道的情形。
3.供水龙头内的冷水或热水通道没有复杂曲折的处,故不致增大水流阻力或降低水压、水流。
4.冷热水控制用球形阀恒以互补的比例提供开启度,例如冷水球形开启度为20%,则热水用球形阀开启度为80%,或30%对70%,40%对60%……。因此,供水总量可以保持一定,便于使用。
为便于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及目的功效,以下佐以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冷热水给水龙头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沿第1图Ⅱ-Ⅱ线的剖视图。
图3为沿第1图Ⅲ-Ⅲ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冷热水供水龙头实施例在热水全开状态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正龙,未经许正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45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