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握柄角度可变化的多用途电动工具无效
申请号: | 98203790.2 | 申请日: | 1998-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32750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7-07 |
发明(设计)人: | 谢安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安富 |
主分类号: | B25F5/00 | 分类号: | B25F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奥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黎光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角度 变化 多用途 电动工具 | ||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多用途电动工具,尤指一种握柄能与主机本体可作角度变化,主机本体与电动工具头可藉由卡合装置达到快速结合与拆卸,以更换不同用途的电动工具头或电动器具的结构,可适用于各种可拆换的电动工具以及电动器具,如打蜡机、切割机、研磨机、吸尘器、千斤顶、套筒扳手、螺丝起子、电钻....等。
于现今的各行各业当中,大都皆会使用到电动工具或器具(以下简称为电动工具)来辅助解决各种工作需求,其确可达到省力、方便操作等功效。例如:以电动套筒扳手拆、装车辆轮胎螺帽、以电动千斤顶将车辆顶起架高维修等,惟现今的电动工具,大多将动力主机与传动构造制设为一体,即主机与工具头是无法拆卸,故使用时一种电动工具仅能解决一种工作状况,而众所周知市售的各种电动工具其价格不菲,加以各行业中使用电动工具的种类繁多,消费者必需购买多种电动工具,方能满足使用需要,实不符合经济效益,又不方便。
对于一般家庭而言更亦属一种沉重的负担,且现今电动工具能供使用者握持的握柄大多设计成固定式,无法调整其握持角度,无法于各种场合皆能供方便握持操作施力,此一缺陷亦有待改进。
于是,本创作人鉴于现有电动工具仍存在有上述的缺点,乃有研创一种可拆换工具头的多用途电动工具的动机,其设计的理念为:使用者只需具备本实用新型主机本体一部,便可视工作上的需要而选配用途不同的电动工具头如电钻、电动起子或电动研磨机等即可,再例如于汽车上常需使用的电动工具为打蜡机、吸尘器、轮胎螺帽套筒扳手、电动千斤顶等电动工具,皆可以同一主机本体加设不同工具头的方式提供给消费者。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多用途电动工具,其具有主机本体与多数工具头,能作快速组装与拆卸,可一主机适合加设多款不同的工具头,以有效节省购买成本,又方便于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握柄角度可变化的多用途电动工具,使握柄对于主机的角度可以选择调整,而适于较多的场合使用。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设计精神是将电动工具设成三个主要部分:握柄、主机本体与电动工具头;将握柄的末端以及主机本体的上端设成角度相同的斜面,握柄本体下部与主体本体大略成柱状,并将握柄的末端与主机本体的上端在中心部分活动套接,而使握柄可对于主机本体转动以变化角度,例如形成笔形的结合或枪形的结合;主机本体内供装设动力马达,马达的原动轴透出于本体外,并在主机本体末端的外缘或下方延伸设卡合机构;电动工具头的末端即按其用途设成不同的电动工具,内部供容置动力传动机构或减速机构,而在其上端设卡合机构与主机本体末端的卡合机构结合,并设成可拆卸式,从而使主机本体原动轴的动力可经动力传动或减速机构传至电动工具头末端,并使电动工具头可从主机本体的末端卸下,更换使用不同的电动工具头。
有关主机本体与电动工具头的卡合机构,或藉一锁环予以套合、螺合或扣合,或将两者的接面分别设成凹陷与卡固块,使两者可直接旋转嵌合,本实用新型并提供数种可实施的结构,作为例示。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握柄角度可变化的多用途电动工具,包含握柄、主机本体及电动工具头;其中:
一握柄,其上端设有电源插孔供外接电源,本体下部大略成柱状,而末端设成斜面;
一主机本体,其上端设成与握柄末端相对应的斜面,与握柄在中心部份活动套接,使握柄可对于主机本体转动以变化角度,其内装设动力马达,马达的原动轴透出于本体外,主机本体的末端则设有卡合机构;
电动工具头,其末端为各式用途不同的电动工具,内部是容置相关的动力传动或减速机构,其上端设有可以与主机本体的卡合机构拆卸或结合的卡合机构,使主机本体原动轴的动力,经内部的动力传动或减速机构传至电动工具头末端。
握柄末端斜面的中央位置上设有套接孔,主机本体上端斜面的中央则设一T形套接柱,而藉T形套接柱套入于该套接孔中将主机本体与握柄结合;该T形套接柱中央设有一接线孔与套接孔相贯通,供电源线穿入;主机本体斜面上邻近缘边处设一弧形导槽,而握柄的末端斜面上相对位置则设一导肋,该导肋可循弧形导槽滑动。
握柄末端斜面上设有一具有弹性的突出端,而主机本体斜面上对应位置分别设有定位孔与固定孔,使握柄与主机本体互相转动形成枪形握柄时,握柄的突出端可伸入定位孔固定,而当握柄与主机本体形成笔形状态时,该突出端则是伸入固定孔固定。
于握柄与主机本体所接触的斜面上,分别设有凸纹,使握柄与主机于相对转动时,构成摩擦的阻力。
握柄上设有一用于控制所述握柄的突出端的突出与不突出状态的定位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安富,未经谢安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37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