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升降晒衣架无效
| 申请号: | 98203677.9 | 申请日: | 1998-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33478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25 |
| 发明(设计)人: | 潘永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永昌 |
| 主分类号: | D06F57/12 | 分类号: | D06F57/12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永康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升降 晒衣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衣架,特别是涉及一种以电力驱动替代人力且操控简单轻松的电动升降晒衣架。
传统的晒衣方式之一,是在住宅阳台的高处架设几根长竹竿,先将欲晾干的衣物挂于衣架上,再以叉杆将其逐一上举晾挂于长竹竿上,此种方式费时费力毫无效率。因此,有人发展设计出如升降式晾衣架,其是以绳索拉动的方式,达到控制晒衣杆升降的目的,在晒衣杆下降时将衣物直接挂上,再控制绳索使晒衣杆上升而完成晾挂衣物的动作。但衣物洗后所含有的水分往往是本身的几倍重,且习用的升降式晾衣架须用手拉绳索,并无省力的设计,可想而知,要将挂满湿润衣物的晒衣杆上拉,非常费时费力,且上升后的晒衣杆,其绳索若处理不当则易产生纠结的问题。所以上述的升降式晾衣架确有其未臻完善之处。
本创作人有鉴于习用晒衣方式存在的上述缺点,积极研究创新,终于完成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升降晒衣架,其具有以电力驱动替代人力且操控简单轻松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升降晒衣架,其具有设定上升或下降的高度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动升降晒衣架,其包括有:二定位架,锁定在天花板上,其均设有滑槽可供“I”型定位滑块的上端凸缘体嵌套;一固定杆,其顶端设有可供该定位滑块的下端凸缘体嵌套的滑槽,而向下设一中空延伸体,并在底端形成一圆形管体,且圆形管体内缘设有一对定位凸耳;左、右盖体,其分别锁定于固定杆左右端,而将一螺杆及设有一对与该定位凸耳配合的凹弧的螺套,定位于该圆形管体内,且相对该中空延伸体均设有滑轮,并在右盖体的下端另设一滑轮;一晒衣杆,其左绳索上端绕经左、右盖体的滑轮后固定于螺套上端,而右绳索则绕经右盖体下端的滑轮后固定于螺套下端;一马达,是利用固定片锁定在右盖体侧边,并与螺杆连结,用以驱动螺杆的转动;以及一用以控制马达的正、反转或启闭的控制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上述的固定杆的圆形管体两端,设有控制螺套动作极限位置的微动开关,该固定杆的圆形管体的外周缘,在铝挤成型时设有一嵌槽,该嵌槽上可分别嵌套二个磁簧开关,且该二个磁簧开关分别利用导线与马达连接;而螺套相对于嵌槽的位置,则嵌设有一磁铁。上述的二定位架可锁定在架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剖示图。
图3是图2中标注A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3中4-4断面的剖示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首先,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
二定位架(1),是锁定在天花板(8)或架体(图中未示)上,其均设有滑槽(11),可供“I”型定位滑块(12)的上端凸缘体(121)嵌套;
一固定杆(2),其顶端是铝挤成型为可供该定位滑块(12)的下端凸缘体(122)嵌套的滑槽(21),而向下设一中空延伸体(22),并在底端形成一圆形管体(23),且圆形管体(23)内缘设有一对定位凸耳(231);
左、右盖体(3a)、(3b),其锁定于固定杆(2)左右端,而将一螺杆(31)及设有一对与该定位凸耳(231)配合的凹弧(321)的螺套(32),定位于该圆形管体(23)内,且相对前述中空延伸体(22)均设有滑轮(33a)、(33b),并在右盖体(3b)的下端另设一滑轮(34);
一晒衣杆(4),其左绳索(41a)上端绕经左、右盖体(3a)、(3b)的滑轮(33a)、(33b)后固定于螺套(32)上端,而右绳索(41b)则绕经右盖体(3b)下端的滑轮(34)后固定于螺套(32)下端;
一马达(5),是利用固定片(51)锁定在右盖体(3b)侧边,并与螺杆(31)连结,用以驱动螺杆(31)的转动;以及
一控制开关(6),用以控制马达(5)的正、反转或启闭。
借此,其所构成的电动升降晒衣架,具有以电力驱动替代人力且操控简单轻松的功效。
再者,前述固定杆(2)的圆形管体(23)内的两端位置,设有与马达(5)连接的微动开关(LS1)、(LS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永昌,未经潘永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36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