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弹簧缓冲式单摆臂防追尾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8203194.7 | 申请日: | 1998-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322841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6-09 |
| 发明(设计)人: | 李博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博良 |
| 主分类号: | B60R19/56 | 分类号: | B60R19/5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3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弹簧 缓冲 单摆 追尾 装置 | ||
本实用薪型涉及一种大卡车防追尾装置。
目前,我国大部分公路仍然是小轿车和大卡车混合车道,小轿车追尾大卡车而冲撞到大卡车底部,容易发生车祸事故,因此,近些年来,开始在大卡车尾部下方设置平面挡板框、管框架结构,以防止小轿车追尾,但是,由于冲撞力较大,往往会使追尾的小轿车受损坏。
鉴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弹簧缓冲式单摆臂防追尾装置,悬吊在大卡车尾端下方的单摆臂前侧设置弹簧缓冲器,以缓冲来自小轿车的冲撞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两单摆臂和一管框架,其中管框架是由上、下水平环管、竖直管及多组叠管连成一体,其特征是:在单摆臂的前面下部设有以其后端枢接的弹簧缓冲器,该弹簧缓冲器是由外套管、内滑管、压缩弹簧及拉伸弹簧组成,其中内滑管后端枢接在单摆臂前面下部位置,且滑动地插配在外套管内,该外套管内设置压缩弹簧,又拉伸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在单摆臂前面和外套管后端位置。
上述压缩弹簧两端分别抵靠外套管前端内壁及内滑套前端头。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既可以防止小轿车追尾,又可减轻小轿车的损坏,同时,大卡车行驶中遇障碍物还能自动抬起及复原位。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1、单摆臂 2、管框架 21、上水平环管 22、下水平环管 23、竖直管 24、叠管 3、弹簧缓冲器 31、外套管 32、内滑管 33、压缩弹簧 34、拉伸弹簧
本实施例包括两单摆臂1、一管框架2及两个弹簧缓冲器3,如图1所示,其中:
两单摆臂1(如:槽钢型材)的上端枢接在大卡车主梁尾端,而其下端后面固定一管框架2,该管框架2是由上水平环管21、下水平环管22、竖直管23及叠管24连成一体,其中上、下水平环管21、22皆为相同的长环形管,而用多根相同间隔的竖直管23连接上、下水平环管21、22后侧,又多组叠管24间隔地分别连接上、下水平环管21、22的前后侧之间,以增强管框架2的刚度,上述皆属现有技术。
弹簧缓冲器3是由外套管31、内滑管32、压缩弹簧33及拉伸弹簧34组成,该弹簧缓冲器3以其后端枢接在单摆臂1的前面下部(与水平呈正、负15°倾斜范围内),其中外套管31的前端枢接在大卡车后轴上(大卡车主梁下方);内滑管32的后端枢接在单摆臂1的前面下部位置,且滑动地插配在外套管31内;压缩弹簧33置于外套管31内、且其前端头抵靠外套管31前端内壁,而后端头抵靠内滑套32的前端头;此外,拉伸弹簧3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单摆臂1前面和外套管31的后端位置,以保持两者不脱开。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追尾轿车冲撞大卡车尾部下方的管框架2时,小轿车的冲击力先推动管框架2、单摆臂1及内滑管32,推压压缩弹簧33,对小轿车起到减缓冲击作用,使其不易受损;小轿车继续向前行驶的动力再不断地被竖直管23、上、下水平环管21、22及叠管24吸收,若小轿车仍具有向前行驶动力,两单摆臂1及外套管31、内滑管32弯曲变形,仍阻挡小轿车钻进大卡车底部;当大卡车向前行驶遇到障碍物时,两单摆臂1向后上(图1中逆时转方向)摆动,同时拉伸弹簧34被拉伸,经过障碍物后,两单摆臂1在拉伸弹簧34的拉力下,自动恢复在大卡车车尾竖直的原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博良,未经李博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31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