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经络检测仪无效
申请号: | 98202434.7 | 申请日: | 1998-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317810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5-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刘亦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成;刘亦鸣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璇 |
地址: | 100088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经络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检测仪,更特别地是关于一种检测经络的经络检测仪。
经络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基础理论之一,经络线的存在已为现代科学用声、光、电的方法所证实。人体共有12条路经络线,当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其经络电流左右对称;当出现异常时,左右经络电流便失去平衡。通过测量经络上的左右经络穴位电流,便可诊断出各种病症。目前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测试仪很多,但有些还需问、扣诊,或人工对所测的经穴情况进行分析;有些(如中国专利CN2070179)虽将微机电路板引入测试仪,但因内存有限,所以不利于进行病例存贮管理以及统计分析病例。
中国专利87104260中公开了一种利用仪器测定经络穴位实质、验证经络理论,并应用于临床诊断的经络穴位特性图示仪,但该机器的整体稳定性较差,检测速度较慢,机器成本较高,数据标准不尽科学、操作不便,不易于普及难于作进一步的经络研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新型的经络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自动采集人体经穴电压电流,并根据它自动诊断,预测各种疾病的经络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经络检测仪包括探极、接口电路、电压发生电路、取样及信号调理电路、A/D转换电路和计算机,其中,接口电路与测量电压发生电路和A/D转换电路连接,测量电压发生电路与取样及信号调理电路和探极连接,取样及信号调理电路与A/D转换电路连接,A/D转换电路与总线联接并输入计算机中。
本实用新型将计算机引入诊断病症,大大提高了医疗诊断的准确性,解决了某些疑难病如癌症等的早期发现难的问题,它灵敏度高,可以不通过问诊、扣诊,直接用计算机对人体的经穴电流进行分析,便可查明病症。由于采用人体难以感知的电信号,且测试时只接触病人的表皮,因此对人体无痛无害。另外,它不仅能用于临床检测,而且还能对病例进行自动化管理及统计分析,以及对患者进行电激或针刺治疗。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经络检测仪适用于经络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可用经络穴位直伏安特性测定,应用于经络研究及临床诊断;有助于经络穴位实质的研究,为经络学术交流、研究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平台,有助于中医学由传统的经验医学走向科学的实验医学。
以下通过附图及其说明来进一步描述和阐述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方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接口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压发生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压电流变换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信号调理和A/D转换电路图。
在图1中,符号1代表计算机,符号2代表总线(地址、数据、控制),符号3代表接口电路,符号4代表电压发生电路,符号5代表取样及信号调理电路,符号6代表A/D转换电路,符号7代表探极,符号8代表人体。
本实用新型按如下方法工作:
检测时由计算机通过总线向检测板发出开始检测命令,接口电路即向测量电压发生电路发出产生测量电压的启动脉冲。测量电压为一随时间线性上升的电压信号,它在一秒的时间间隔内,从零上升到最大值。该电压信号经电压电流变换电路,可得从零到-200的恒流输出电流,它经直径为4mm的定压力湿探测电极和无关电极,注入被测经穴。探测电极和无关电极之间的电压变化,即为该经穴的直流伏安特性曲线。此电压经取样及信号调理电路处理成满量程为+5V的规范化的信号,输给A/D变换器,变成数码,将整条曲线逐点采样处理变换,存入计算机,供计算和处理之用。
接口电路由U4和U3构成,地址总线发出不同的选址信号,可获得不同控制作用的功能信号,用来有序地控制检测板的工作。测量电压发生电路由U12四运放构成积分电路,来产生线性上升的输出电压,积分过程的启动、停止、复位等动作,由U11(CD4066)电子开关按序控制;电压电流变换电路由U12(TL084)接成的电流反馈实现,它的恒流输出电流由T1的集电极连到探测电极作用于被测经穴;无关电极和电路的地相通,是检测的基准;信号调理和A/D变换电路如附图5所示,被测电压经衰减后,由U10构成的信号调理电路,使之变成满量程为+5V的信号,输给A/D变换器U5,转换后的数码,经选通后直接馈给数据总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成;刘亦鸣,未经张成;刘亦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24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轴搓滚加工装置
- 下一篇:水平安装的金属管浮子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