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良的油(气)压夹头无效
| 申请号: | 98201711.1 | 申请日: | 1998-0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334532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25 |
| 发明(设计)人: | 江瑞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瑞昌 |
| 主分类号: | B23Q3/00 | 分类号: | B23Q3/00 |
| 代理公司: | 三高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江崇玉 |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夹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的油(气)压夹头,属于机械制造工业中工卡具技术领域。
与本实用新型最接近的对比技术为台湾专利局,分告编号:第66155号“中空式油压或气压夹头(追加一)”新型专利案(参阅附图1),其动作原理为:当压力自压力输入口(31)进入时,即推动活塞(32)向右轴向移动,并同时经止推轴承(15)导环(12),而利用导环(12)的锥形沟(121)推压导球(122),锥形沟(123),而使夹头滑套(16)对筒夹(17)施以夹紧压力,因此,能使受筒夹(17)夹紧的工件随主轴回转。另当释放压力输入口(31)的压力,而改由压力输入口(51)进入时,即推动活塞(32)向左移动,而使导环(12)的锥形沟对导环(122)释压,并相继使导球(122)夹头滑套(16)、筒夹(17)对工件松释,并使置于夹头滑套(16)左端的弹簧(21)推动复位环(19)向左移动,同时籍复位环(19)引拉固结于夹头滑套(16)上的螺栓(20)连同夹头滑套(16)向左移动,使筒夹(17)受夹头滑套(16)的释压动作变为对工件松释,因此,只须变换压力自压力输入口(31)或(51)进入,即可令活塞(32)作向左或向右的轴向动作,而达到夹紧或松释的效果。但此项技术在实际使用时,仍存在下列尚待解决的缺点:
1、上述技术是利用导环的锥形沟对导球施压,而使得该导环向右移位,同时迫使夹头滑套束紧筒夹,产生夹紧工件的作用。其输入的压力须经活塞、导环、导球的间接传导,才能产生夹头滑套对筒夹的束紧作用;这样,得到的束紧力不够均匀平稳,也不够大,使夹紧效果不佳。
2、上述技术系利用反向压力施于活塞、导环、导球,令导球向左移位,促使夹头滑套左端的弹簧推动复位环向左移动,而产生松释工作的效果,只靠弹簧的弹力带动,经长期反复的压缩伸张作用,会导致弹簧的弹性变化,而产生不准确的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鉴于上述对比技术存在的弊端,加以研究改进,提供一种能以达到迅速释回,精确复位动作的油(气)压夹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籍以下方案实现的(参阅图2-15)。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沿同一轴线同心配置的油(气)压缸本体(10)及其夹紧,松释油(气)压输入口(12)(13),定位底盘(20),活塞底盘(30),活塞(40),制动滑套(50),止推轴承(51),复位套环(53)及筒夹(60)构成;在定位底盘(20)之后端外周边有与驱动机构相联结的螺栓孔,内孔周边有与筒夹(60)的尾端相紧固的螺栓孔(23),筒夹(60)的尾端插装于定位底盘(20)前端凸出的中空轴杆(21)中,筒夹(60)的前端突出于中空轴杆(21)之外,其外径前端成一锥面,在此锥面上沿轴向自前向后在锥面上开设等间隔夹头间隙(61),形成3-4个爪部,每个爪部缝隙皆填塞橡胶条,其内缘中段则切制沟槽(62),并置入呈三等分夹爪块(66),组合成一圆环座;在中空轴杆(21)的外侧套有制动滑套(50),制动滑套(50)前端突出有直径加大的突绝形部分,其内孔为锥形,锥度与筒夹(60)前端的外圆锥面(54)相配,并可相对沿轴线滑动;在中空轴杆(21)及制动滑套(50)的外侧又套有活塞(40),其外径与最外侧的油(气)压缸本体(10)的内径相配合,并可在缸中作一定范围的轴向往复滑动,在活塞(40)之后端制成向后的突台形,突台的内孔径与活塞底座(30)的前凸台外径相适配,并能相对滑动;沿轴向在制动滑套(50)与活塞(40)之间以及活塞底座(30)之间分别装有传递轴向力的止推轴承(51)及(55),而在中空轴杆(21)与套在其外侧的活塞底座(30)之间装有减少转动磨擦的径向轴承(32),并用具有内螺纹的锁环(33)紧定于中空轴杆(21)上。在活塞(40)、活塞底座(30)、中空轴杆(21),油(气)压缸本体(10)之间的配合面设有防止泄漏的密封槽及密封圈(52)(42)(34)。另外在活塞(40)的前端装有以螺纹配合的复位套环(53),活塞底座(30)与定位底盘(20)之间装有特福隆缓冲垫(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瑞昌,未经江瑞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17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铝结构车轮的连接结构
- 下一篇:带货箱盖的客货两用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