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冲击噪音之耳机无效
| 申请号: | 98200897.X | 申请日: | 1998-0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328140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7-07 |
| 发明(设计)人: | 林仲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仲宇 |
| 主分类号: | H04R1/02 | 分类号: | H04R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吕毓敏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噪音 耳机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无冲击噪音之耳机,特别是指一种耳机中扬声器输出之音波方向不直接传入外耳道最里端的鼓膜,使其可保护人的中耳部免受该音压的直接冲击,而导致传音性听力损失(conductivehearing loss),属于耳机装置。
按,人们习知,声音为一以能量方式传送的物理量,声音传的越远即代表声音中含有的能量就越大(如雷击或枪声等),所以对于声音中的能量一般皆以对数系统来衡量,而分贝(decibel;dB或音压)常是人们用来衡量声音大小的测量单位,然而,由于分贝并不是绝对值而是一种相对值,也就是说,它是两个声音强度的比较,因此若人说一个声音有多少分贝,即是指它比某一参考音压大多少倍,所以当人们以听力计(audiometer)来测量听力时,由0分贝变到60分贝时,即表示声音中的能量增加了106倍,然而,即便是60分贝的音压,也不很大声,大约只等于日常生活中几米距离外的一个大声音而已。
再者,一般音响之扬声器或耳机内之扬声器皆是利用导线通以电流来驱动扬声器,以使该扬声器前段部上的圆锥型纸盒及震膜产生往前往后之振动,就由于这种往前往后的振动,而使扬声器能发出声音及音乐,由于此种简单的前后往复动作却产生一复杂之物理现象,即是当扬声器之圆锥纸盒及震膜往前运动时,使它前面的空气受到压缩,而使空气中的分子趋于密集变为高压空气,但是当扬声器之圆锥型纸盒及震膜往后运动之后,却又将临近的空气分子变得稀薄即是低压空气,然而,由于空气分子本身亦具有自己的特性,且此特性和我们人类一样,不喜欢被压缩及挤成一堆,因此被挤压之空气便产生弹性,而具有将扬声器所产生的能量推向更远的特性,所以当扬声器前后往复动作时,其附近的空气分子便藉着该扬声器推动能量而产生往前运动,此种推动声音传送的能量即是人所谓的“音压”;
再者,扬声器是藉由震荡变换出来的声音或音乐信号再放射到空间中以形成一音场,所以当人在音场中受到较强的音压时即会有强烈的振荡感受,而当在微弱或柔和的音压中虽无明显的感受,但却仍在音场的振荡范围内,只是人们感受不出来而已;所以当人们置身于音场中无论是播放何种音乐或声音皆会受到音压的冲击振荡,即便是装设于耳机上之小型扬声器亦有其自己的音场范围,其差异之处仅在于大小或强弱不同罢了;
请参阅图1、图2所示,习用之耳机10系有耳塞式(锁闭式)及耳罩式两种,然而,无论是使用何种耳机,其扬声器均置放于人的耳朵20之外耳道21孔口处附近(如图1及图2所示,人体之耳朵20系包含有外耳道21、鼓膜22、耳壳23、耳甲24、耳珠25、对耳珠26),而其扬声器之正面皆正对于耳朵外耳道21内侧底部的的鼓膜22,以使人的耳朵20可直接收到扬声器所发出的声响或音乐。然而,由于此种传送方式虽可使人的耳朵20均在扬声器的音场范围中而收到极佳的音质,但扬声器所发出之音压则在扬声器及耳朵20之耳鼓膜22间来回不停地振荡,又,就耳朵收到相同的声音而言,耳机所产生的音压约高于一般的扬声器10分贝左右,且一般“随身听”经由耳机发出的音压往往大于90分贝,所以耳朵在这强大的音压及持续不断的冲击噪音(impluse noise)中极易产生中耳传导功能的不良,导致听力的损失,而此种中耳传导功能丧失,一般称为传音性的听力损失(conductivehearing loss),且此种听力的损失,近几年来明显地增加,其中,又以喜好听“随身听”的年轻人最多。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冲击噪音之耳机,该耳机不仅可聆听到与习用耳机相同的美妙音乐外,亦可使中耳传导功能免受冲击噪音的破坏而导致中耳听力受损;除机壳体内部之扬声器发出的音响外,来自外界其它之音源(响)均可同时被耳朵接收,如此一来,周围环境一旦发生事故,人即可马上得知,而无习用耳机必需摘下耳机后才能得知外界所发生的事故。
本实用新型一种无冲击噪音之耳机,其主要包含机壳体、扬声器和连接导线等,该扬声器置于机壳体内的中空音响室中,扬声器的设置方向是使其喇叭口朝人耳朵眼外设置;
其中,该机壳体前段设有可挂套入耳朵之耳珠及对耳珠间之塞体,即耳塞部,后段设有内部具有中空音响室的壳罩部,而于底部接设供电流传输用之导线,该壳罩部内的中空音响室容置有一扬声器,且其周围表面穿设有网孔,而扬声器输出音响端与机壳体的耳塞部,两者形成相互背对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仲宇,未经林仲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08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