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篮之夹持固定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8200842.2 | 申请日: | 1998-0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315020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4-21 |
| 发明(设计)人: | 林永村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永村 |
| 主分类号: | B62J11/00 | 分类号: | B62J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顺荣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夹持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系提供一种自行车篮之夹持固定装置,其可迅速将自行车篮装配固定在自行车前方,且使装配固定在自行车前方的自行车篮不会随自行车把手弯转而同体连动,使把手操控更具灵活性。属自行车配件。
按,自行车篮系被装配在自行车前方,以供盛装物品。但习知自行车篮被装设在自行车前方的固定构造,皆系将自行车篮的背面和连接在自行车把手下方的把手柱上端侧(即把手之转轴)相接,以及将自行车篮底面和跨设在前轮轮轴上方的支撑架相接,因此自行车转向时,自行车篮必将随着转向,骑乘时,把手的操控不灵活,特别是篮内置有重物时,更难以操控,不小心时还会造成摔倒之憾事。而且,当自行车篮内有摆置物品时,倘把手之转弯操控幅度过大或过猛时,往往会造成篮内所摆放之物品晃动,甚至甩出,极不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迅速且又不影响自行车把手操控灵活的自行车篮之夹持固定装置,同时使自行车篮本体易于夹持和拆装,使自行车篮本体可以随时变换单独使用之状态。
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篮之夹持固定装置,系由一自行车篮、一夹持座、一连接板及一接合块所组合而成;其中,该夹持座系固接在自行车篮外侧,可与供把手柱插接的套管贴接,周侧上并具有一缺口作为与套管相接的开口,缺口两侧端上突伸有二相对的接耳,使供上述之接合块锁接在二接耳之间,将夹持座缺口锁掣,以将自行车篮夹持固定在套管外缘,使不会影响把手操控的灵活性;该夹持座与自行车篮相向侧上固接有连接板与自行车篮侧壁相接合,且连接板之间并具有一空间,以方便煞车线穿设。
其中,该连接板系与自行车篮同体成型或与自行车篮分开成型,再加以相接组合。
其中,该连接板与自行车篮相接端可延伸与自行车篮侧壁相接的接条,再以固定件将接条与自行车篮侧壁相固接。
其中,该连接板与自行车篮相接处系可作成相互插接之轨槽与接条之构造,以利自行车篮易于与连接板组合或取下单独使用。
其中,该自行车篮的相对侧上可设置提把或提孔,以方便提拿自行车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具有可将自行车篮夹持固定在自行车前端之功能且又不会影响把手操控之灵活性,而且构件少(只有夹持座及接合块),具有装配省事之便利效果;对生产者而言可减少生产成本,对消费者而言不影响把手之操控灵活性及组装迅速方便,且又可将自行车篮本体单独分开作一般提篮使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附图:
图1.系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组装使用示意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部分构造之组合剖视图。
图4.系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图5.系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组合部分剖视图。
图6.系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图7.系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之组合部分剖视图。
图8.系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在车篮相对侧上挖设提孔之立体分解图。
图9.系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在车篮上缘枢设提把之立体分解图。
图中标号如下:
1.自行车篮 2.夹持座 3.接合块
20.缺 21.接耳 210.接孔
22.连接板 220.空间 30.通孔
31.固定件 50.自行车篮 51.夹持座
510.接耳 511.连接板 512.接条
513.固定件 52.接合块 60.自行车篮
602.提把 61.夹持座 610.接耳
611.连接板 612.接条 613.轨槽
614.补强壁 62.接合块
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并配合图2、图3所示,系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其构造主要系由一固接在自行车篮1后方的夹持座2及一接合块3所构成;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永村,未经林永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08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放置防盗锁
- 下一篇:自行车用可折叠式拖挂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