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细材簧圈弹簧无效
| 申请号: | 98200404.4 | 申请日: | 1998-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334952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25 |
| 发明(设计)人: | 林富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胜大弹簧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1/00 | 分类号: | F16F1/00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细材簧圈 弹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般元件领域的弹簧,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细材簧圈弹簧。
请参阅图1、图2所示,目前一般在若干机件中所使用的现有的细材簧圈弹簧,其簧端标准化要求为一端是封闭圆端,另一端则为开口钩端,封闭圆端可扣掣于机件的凸勾片上,开口钩端则可扣掣于机件上的小圆孔内,此类型的弹簧,存在有下列的缺点:
1、开口钩端的钩掣片,其在机件往复行程中或机件的震动下,该开口钩端常有脱落的情形发生,使弹簧丧失功能,而致使整体机构无法正常运动。
2、为了防止上述弊端,若干组装厂商,甚至在开口钩端的钩掣处另予点胶固定,这样则增加了组装过程的工时与成本,而点胶固着其效果有限,因弹簧在经常有伸缩的弹力作用下,在胶固处亦常松脱。
3、在人工成本较低的地区,组装厂商甚至不惜以人工在开口钩端钩掣后,另将延伸段弯折塞入簧圈内,此虽可避免松脱,可是将延伸段塞入簧圈的操作,因弹簧很小使操作极为费工费时,影响生产速度,且此操作亦容易使开口钩端变形,使开口钩端的弹簧弹性减弱,不易牢固钩掣。
4、为符合上述第3项的组装方式即将延伸段塞入簧圈,组装厂商甚至要求弹簧制造商须将延伸段长度A与开口宽度B的公差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可是因弹簧开口钩端的成型尺寸不易达到符合极小公差的要求,因此产品不良率往往高达10%-20%,造成厂商不小的损失。
5、在组装过程中,其生产线的程序是先将弹簧的开口钩端套钩于有小圆孔的元件上,再待下一程序将此已套钩一端弹簧的元件继续组装,可是供弹簧开口钩端先行套上的元件即有圆孔的元件,在待下一组装程序过程中,往往容易脱离,需重新予以套钩,影响生产流程的顺畅性。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细材簧圈弹簧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丞待加以改进。有鉴于上述现有产品存在的弊端,本设计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细材簧圈弹簧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良构造的细材簧圈弹簧,使其将簧圈弹簧的勾掣端构造予以改良,可达到装配简易、不易松脱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细材簧圈弹簧,包括封闭圆端、簧圈及开口钩端三部分所一体连结而成,其中封闭圆端及开口钩端分别成型于簧圈的两端,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开口钩端其结构为在簧圈周边处设有一向外弯摺的弧圈结构,弧圈末端为延伸至近簧圈周边处,形成一适当长度的延伸段,且该延伸段与簧圈间留设有一间隙,且由延伸段的末端形成一略直的外斜段,该外斜段、延伸段、弧圈及簧圈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改良构造的细材簧圈弹簧,其是针对现有弹簧的开口钩端具有一开放的明显开口,故常容易有松脱、不易装配的缺点而改良设计;其主要是使开口钩端的线材朝簧圈处回弯,且回弯延伸至簧圈周边处而向外弯曲形成一延伸段,该延伸段及前端延伸甚近于簧圈,具有一小间隙,且其末端形成一向簧圈外延伸的外斜段。由于其将开口钩端改良成一末端具有外斜段且其延伸段甚接近于簧圈周边的开口钩端,而使弹簧不易松脱,且易于装配,完全克服了现有产品常见的弊端,大大地提高了厂家的生产效益。采用上述构造可使本新型具有下述优点:
1、末端的斜向延伸结构设计,方便其套置于元件的小圆孔中,且因其延伸段与簧圈的间隙甚小,小于被扣元件的厚度,故能够有效地防止套扣的再度松脱。
2、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待装配的半成品其簧圈弹簧无松脱之虞。
3、因其延伸段的有效限制,使得开口端部与元件的小圆孔不易滑落,故无需再进行点胶的手续,而可简化生产程序,增进生产效益。
4、无须再将弯斜延伸段塞入簧圈,亦不再会有过苛的延伸段长度与开口距离公差尺寸的要求,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5、开口钩端回弯至簧圈周边时,因无需要求紧贴簧圈,故在制造上可更容易完成,可更有效地降低产品的不良品率。
6、开口钩端回弯后,为平行簧圈边缘一小段距离后始向外形成一延伸段,此可有效地防止簧圈勾掣时的脱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簧圈弹簧构造予以改进,可达到装配简易、不易松脱的功效,其在技术发展空间有限的领域中,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现有的弹簧的正视图。
图2是现有的弹簧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胜大弹簧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胜大弹簧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04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