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拉链拉头的穿附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8200104.5 | 申请日: | 1998-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33421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25 |
| 发明(设计)人: | 吴明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明儒 |
| 主分类号: | A44B19/62 | 分类号: | A44B19/6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芳 |
| 地址: | 台湾省高雄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链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链的制造设备,特别是一种拉链拉头的穿附装置。
目前的拉链拉头的穿附装置在台湾的第89046号专利案中已公开,它是由机体、设置在机体上部的控制箱、设于机体上部的拉片输送机构、位于拉片输送机构后上方的拉头输送机构、拉头馈送机构及穿套机构组成。其中机体内设有电机及传动机构,控制箱包括控制电路,微动开关,光电感测元件等,而拉片输送机构是由辊轮组夹带前进,其动力来自引拉机构,拉头输送机构是由一振荡桶将拉头沿轨道输出,且拉头是由上向下垂直悬吊输送到馈送机构处,然后再借馈送机构馈送拉头,以使拉头穿通拉片后放开拉头而下降。
上述拉链拉头的穿附装置存在的缺陷是,其拉头输送机构在宽度夹持方面是固定不能调节的钢性结构,因此,其只能适用于同一规格的某一特定宽度尺寸的拉头的夹持输送,即不能适用于不同宽度拉头的穿附需要,使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另外,上述拉头穿附装置的另一缺点是,在塑钢拉链中,由于在拉片的纵向的一端均固定有易于对应侧拉片插入拉头而便于拉合的上档片,而上档片的厚度一般较拉片的拉齿部要厚,所以,在拉片穿设过程中,希望穿附装置能适应其输送过程中的厚度变化而仍能顺利与拉头穿附,但目前的穿附装置由于其夹持机构及输送机构在厚度方向上无变化余量,故不能适应其不同厚度变化夹持输送的需要。使其自动化程度受到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既可以适应不同的拉片厚度,又可以适应不同拉片的宽度而进行拉链拉头穿设的适用范围广的穿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有下部的机体、设置在机体上部的控制箱、拉片输送机构及输送机构后上方的拉头输送机构、在机体上部的前侧设有引拉机构,拉片输送机构设有供拉片绕兜的数个辊轮,穿套机构设置在拉头馈送机构的上方,另外,它还设有控制电路,微动开关及光电感测元件,在上部拉头输送机构至下部的馈送机构之间设有轨道,其特征在于:位于轨道上部的馈送机构的活塞杆的前端与臂杆相顶触,臂杆前部又通过枢接元件驱装一拨带拉头移动的推板,在推板前部的轨道终端设有对称分布的可将拉头置于其间的阻片,阻片的外端各设一弹性元件以使两阻片间的间距可变化,位于阻片前侧的穿套机构是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份模座由下部推顶缸驱动而作升降运动, 而上部的扩张杆又被上动作缸驱动而升降,以将拉片撑开。穿套机构的下部还设有驱动钩拉拉头的第二动作缸,以便拉头拉紧而使拉片闭合,而引拉机构的下辊轮除可转动外,还受一带有弹性元件的动作臂顶触而可恒贴于上辊轮,而使通过两辊间的拉片被夹紧或微分开。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如下:
1、由于横向夹持拉头的两阻片之间的夹持宽度可变,故可通过其外侧顶撑的弹性元件 来夹送,穿附不同型号宽度的拉头,扩大了其适应范围。
2、由于纵向夹持输送的各机件之间为可在厚度方向调整的结构,因此,在拉片通过时,其可为一种夹持间隙,当引拉至拉链的具有较大厚度的上止部时,感测元件则会发出讯号使压杆上升复位,而座板则在弹性元件作用下顶推复位并配合第二模座退开,使拉头能顺利通过。
3、由于上述机构在宽度,厚度方向上都具有可调节变化的余量,因此,一套穿附装置可适应各种不同规格尺寸的拉链的加工,扩大了机器的使用范围,也相对降低了设备费用,故有利于拉链成本的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是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及附图实现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部的放大图;
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
图4是图2的B-B剖面图;
图5是图4的B部放大图;
图6是图5的C-C剖面图;
图7是图4的动作时的状态图;
图8是图7的D-D剖面放大图;
图9是图2的E-E剖面图;
图10是图2的工作状态图之一;
图11是图1的F-F剖面图;
图12是图11的压杆上升后的拉片合拢时的状态图;
图13是图12的G-G剖面图;
图14是图2的工作状态图之二;
图15是图14中的C部放大图;
图16是图2的工作状态图之三;
图17是图16的D部放大图;
图18是图16的H-H剖面图;
图19是图18的模座51移开而拉链向前输送时的状态图;
图20是图1中引拉机构6的立体图;
图21是图20的I-I剖面图;
图22是图21中动作臂松开时状态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明儒,未经吴明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01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外科微型外固定器
- 下一篇:一种锥型轮刀回转切割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