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保温材料无效
| 申请号: | 98124611.7 | 申请日: | 1998-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59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7-25 |
| 发明(设计)人: | 陈占魁;李雁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占魁 |
| 主分类号: | C04B14/02 | 分类号: | C04B14/02;C04B14/38;C04B24/00;C04B22/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亚军,曹诗健 |
| 地址: | 100028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保温材料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温材料,尤其是用于建筑,管道、热工设备等领域的保温材料。
我国已确定到2000年实现建筑节能率50%的目标,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是墙体节能。国内外采暖地区建筑耗能的测试表明,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损失占建筑总能耗的2/3左右,因此,提高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是降低建筑耗能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有关资料还表明墙体传热的损失占建筑总能耗的1/3。因此,提高建筑物墙体绝热性能是降低建筑能耗的关键环节。
目前市场上用于建筑墙体的保温材料品种很多,如水泥聚苯板、石膏聚苯板、珍珠岩圆孔板、GRC夹芯板等。上述材料虽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但存在着施工复杂、占用空间大的缺点,且施工后会发生很难解决的裂缝问题。
鉴于上述,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容重轻、施工方便、不开裂、价格低廉、保温效果好的复合保温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复合保温材料,它是用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和方法制成的膏状体:
白棉16-20份 海泡石粉25-35份 石棉35-45份 飘珠8-12份珍珠岩45-55份 增强剂8-12份 粘结剂18-22份。
取上述配比的原料,先加入清水搅拌成膏状体,再掺入防水剂1-3份。
本发明为粘稠膏状体,即浆料,可直接涂抹于墙体、屋面和管道表面,作为围护结构外墙内保温和屋面保温隔热层。本发明产品名称为NPS复合保温材料。
本发明具有下述优点:
1.无热胀冷缩裂缝现象
传统的各种保温板于施工后,随着温度、湿度的变化,接缝处容易出现无法弥合的裂缝,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减弱了保温效果。本发明直接涂抹在墙体上,粘结牢固,整个墙面是一个整体,其内部微孔网状结构消化了变形,因而墙体表面不会出现裂缝。
2.保温层厚度小
传统各种保温板的厚度一般在5cm以上,再加上龙骨、空气层,其施工后的厚度为8cm左右,占据了较大的有效使用面积。本发明整个保温层厚度仅为2cm,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居室的使用面积,给开发商带来了经济效益。
3.无返潮结露现象
传统保温板遇寒冷天气会出现返潮结露现象。使用本发明,墙体平整无接缝,遇寒冷天气时,因该材料透气性能好、传热均匀,故不会使热空气在传导过程中受阻形成结露。
4.施工方便
传统保温板虽然体现了标准化的特点,但施工时需要龙骨、纤维布、金属护条等辅料,且还要拼装、粘结、嵌缝等工序,施工复杂。本发明做保温时与常规抹灰工艺相同,只要涂抹平整、不空鼓,就不会变形,成活容易。
5.经济效益好
为达到建设部节能50%的要求,若采用聚苯石膏板,其厚度需10cm,每平方米工料合计约为130元。而使用本发明,涂抹厚度只需2cm,每平方米工料合计仅为42元,节约费用二倍以上。
6.无毒无污染、阻燃防水,具有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
本发明的热工性能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现场测试,结果如下:
墙体的热阻值:R=0.712(m2·K/W)
墙体的传热阻:Ro=0.862(m2·K/W)
墙体传热系数:K=1.16(W/m2·K)
屋面的热阻值:R=1.093(m2·K/W)
屋面的传热阻:Ro=1.243(m2·K/W)
屋面传热系数:K=0.80(W/m2·K)
评价:在24cm厚实心转墙内表面抹2cm厚NPS保温浆料,其墙体的传热系数K=1.16(W/m2·K)。在屋面上抹5.5cm厚NPS保温浆料,其屋面的传热系数K=0.80(W/m2·K),满足“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的要求,也就是降低单位能耗50%的要求。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按下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白棉16份 海泡石粉25份 石棉35份 飘珠8份珍珠岩45份 增强剂8份 粘结剂18份。
置清水于搅拌容器中,在搅拌过程中依次加入自棉、石棉、海泡石粉、增强剂、粘结剂和珍珠岩、飘珠,搅拌成粘稠膏状体。各原料搅拌时间为:白棉10分钟,石棉5分钟,海泡石粉5分钟,增强剂2分钟,粘结剂和珍珠岩5分钟,飘珠2分钟。
使用时取1份防水剂以1∶6比例兑水稀释后掺入上述粘稠膏状体,即成为施工用的浆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占魁,未经陈占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246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源装置
- 下一篇:转化型涂布的金属表面用润滑剂和表面调整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