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彩色打印系统和打印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8120162.8 | 申请日: | 1998-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250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4-19 |
| 发明(设计)人: | 王渤渤;张世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采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41J2/525 | 分类号: | B41J2/525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 |
| 地址: | 美国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彩色 打印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是指一种转换彩色打印机输出色彩表现的系统和方法,与一种具有独特色彩转换轮廓的彩色打印机。本发明更特别指一种能够为个别彩色激光打印机,产生独特色彩转换轮廓的方法,与具有独特转换轮廓的彩色打印机,此独特转换轮廓可补偿结构上的色差,并回应个别的打印机。
大部分的电脑系统,以及大部分特别小或“个人”电脑系统,几乎不使用色彩显示资讯。随着日益复杂的应用程序广泛地使用,更加依赖色彩的运用,以有效地显示瓷讯。目前世界上个人电脑上色彩的使用,主要是反映在与个人电脑上更强悍更快速的微处理器和低价彩色显示器上取得容易。当个人电脑萤幕上,资讯彩色显示技术高度发展的同时,在个人电脑彩色资讯的打印上,却仅有微弱的进步。而且,提供打印彩色输出的技术,意即如纸张、塑胶或其他材料上彩色打印的“硬拷”输出,亦未跟着资讯彩色显示技术的脚步在进步。
目前,可供选择的彩色硬拷输出,不是无法提供较高品质的输出,就是对家庭或小办公室而言出奇地昂贵。举例来说,此类常用的彩色输出技术,包括喷墨打印,无论是使用液态或固态墨水,以及一些彩色电子成像打印不同的应用皆属此类。喷墨打印至少在使用液态墨水时比较不昂贵,但速度较慢,并且无法可靠地产生高品质输出,除非使用前特别小心,包括使用特殊纸张。彩色电子成像打印在商业上已可获得,除了昂贵之外仍旧很慢。举例来说,多行程彩色电子成像打印程序,利用多重光导体,曝光多重显影程序,可于一纸张的表面上,产生一多重色彩的影像。基本上,常用的多行程彩色电子成像打印,以每一连续动作利用不同色彩,或通过多行程打印机的方式,由单色电子成像打印程序重复应用组合而成。因为在连续行程的程序之间,需要精确的定位,因此多行程电子成像打印为一种既昂贵又出奇缓慢的复杂程序。
电子成像彩色打印最令人期待,因为它最有可能在一较高的打印速度下,提供可靠的高品质输出。为了确切地讨论本发明背景,及因为本发明发掘了在电子成像打印上特别令人期待的应用,此详细说明书将先浏览电子成像打印技术。首先讨论黑白电子成像打印,以图解某些基本原理与操作。再来讨论一建议的单行程彩色电子成像打印机设计,以图解某些需求,及此一彩色打印机所执行的操作程序。
常用的单色(黑白)电子成像打印,利用一激光或一同等高强度光源,如发光二极体(LED)的陈列,将光导体曝光,可于一光导体的光学活性表面成像。曝光之前,在光导体的表面上,设有一均匀的电荷分布。曝光之后,在光导体的表面上,对应电荷图案的潜像,可经由一显影剂转换成实体影像,此显影剂以对应潜像的图案,粘着充电的碳粉粒子至光导体的电荷图案,再利用一静电转印程序,将碳粉影像移转至一纸张上,最后执行定着程序,将碳粉影像固定在纸张上。
图1所示,常用单行程单色的电子成像装置,为了便于讨论,并假设为一激光打印机。图1的激光打印机包括一感光鼓10,与一可于感光鼓10表面产生均匀电荷分布的布电器14,及一激光光束扫描装置16,用于曝光感光股的表面成一光学影像。显影装置20则用于显影形成于感光股表面的潜像。该打印机亦包括一用于施加一转印电场的转印布电器30,与一用于固定一影像至一如纸张的纪录介质32的定着器40。感光股10大致上为一金属圆柱体,外覆一称为光导体的光学活性材料12。光导体在黑暗中大致上具有高度绝缘性,然而在光线照射下却有一定程度的导电性。因此,光导体12可于黑暗中,在表面上抓住一电荷,但在光线照射下,又可于表面上释放该电荷。
在操作上,单色打印程序每一次扫描开始时,施加一均匀电荷至光导体12的表面,而且每一行程仅打印一张纸。光导体表面的布电,可藉由一布电器14完成,典型上是利用电晕布电或类似技术,提供电荷至光导体12表面。布电操作后,光导体12的表面上具有一均匀的电荷分布,对应一电压范围±600~±800伏特。当光导体12由激光光束扫描装置16曝光时,一由扫描装置16指引的激光光束18,依据一控制器(未显示)所产生的影像调变图案,照射光导体12的一特定区域。在激光光束18照射下,光导体12表面部位的电压,约放电至0~±150伏特,在光导体12的表面上形成一电荷潜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采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采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201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体嵌固结构
- 下一篇:免烧陶瓷内衬球墨铸铁管及其制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