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接合拉锁的内接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8116751.9 | 申请日: | 1998-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207276A | 公开(公告)日: | 1999-02-10 |
| 发明(设计)人: | 村崎柳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YKK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A44B18/00 | 分类号: | A44B18/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腾云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接合 拉锁 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面接合拉锁的内接合部件(10)包括平板状衬底(11)及大量的绒头状接合构件(12),该绒头状接合构件(12)布置在其表面上,用于与相配合的面接合拉锁的外接合部件的表面相接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绒头状接合构件(12)是由缠绕芯线(13)的纤维丝(14)制成的,并且每一个缠绕所述芯线(13)的纤维丝(14)的绕线都具有大于所述芯线(13)的外部圆周的长度,当所述绒头状接合构件(12)被牢固地连接到所述平板状衬底(11)的表面上时,每一个纤维丝(14)的内表面与相应的芯线(13)的圆周表面之间的最大间隙(D)被确定为0.1mm≤D≤5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接合拉锁的内接合部件,其特征在于,缠绕所述芯线(13)的所述纤维丝(14)是多纤维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接合拉锁的内接合部件,其特征在于,缠绕所述芯线(13)的所述纤维丝(14)是单纤维丝。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接合拉锁的内接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13)是由这样一种材料制成,该材料的熔点低于所述平板状衬底(11)的熔点和所述纤维丝(14)的熔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面接合拉锁的一内接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状衬底(11)是由一种纤维板制成的,并且当所述芯线(13)被熔化时,所述纤维丝(14)被牢固地连接到所述平板状衬底(11)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接合拉锁的内接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状衬底(11)是一种由热塑性树脂制成的模制板,当所述芯线(13)被熔化时,所述纤维丝(14)被牢固地连接到所述平板状衬底(11)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接合拉锁的内接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状衬底(11)是一种由热塑性树脂制成的模制板,通过向它们施加压力,所述纤维丝(14)和所述芯线(13)被牢固地连接到在模制工艺中仍然是软的的所述平板状衬底(11)上。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个所述的面接合拉锁的内接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13)是由热收缩性纤维材料制成,并且绕每一个所述芯线(13)以等于所述间隙(D)的间距加捻所述纤维丝(14)使得所述芯线(13)被加热并收缩并使所述纤维丝(14)在它们被牢固地连接到所述平板状衬底(11)上之前彼此相互靠近。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个所述的面接合拉锁的内接合部件,其特征在于,绕每一个所述芯线(13)以等于所述间隙(D)的间距加捻所述纤维丝(14),并使所述纤维丝(14)在沿所述芯线的方向上产生位移使所述纤维丝(14)在它们被牢固地连接到所述平板状衬底(11)上之前彼此相互靠近。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接合拉锁的内接合部件,其特征在于,大量的外接合构件(16)被布置在所述平板状衬底(11)的一表面上,所述纤维丝(14)牢固地连接到该表面上。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接合拉锁的内接合部件,其特征在于,大量的外接合构件(16)被布置在所述平板状衬底(11)的一表面上,而该表面与所述纤维丝(14)牢固地连接到其上的表面相对。
12.如权利要求5至7中的任一个所述的面接合拉锁的内接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状衬底(11)和大量的外接合构件(16)同时形成。
13.一种制造面接合拉锁的内接合部件(10)的方法,该面接合拉锁的内接合部件(10)包括平板状衬底(11)和大量的布置在该衬底的表面上的绒头状接合构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连续地供给连续板部件(11’);
布置连续的平行的由单纤维丝或多纤维丝(14)组成的纱线(15),连续地螺旋形缠绕芯线(13)并形成所述绒头状接合构件(12)以与所述板部件(11’)的一表面连续地相会合;和
将所述纱线(15)牢固地连接到所述板部件(11’)上;其中
每一个缠绕所述芯线(13)的纤维丝(14)的绕线都具有大于所述芯线(13)的外圆周的长度,并且当所述纤维丝(14)被牢固地连接到所述平板状衬底(11)的所述表面上时,每一个纤维丝(14)的内表面与相应的芯线(13)的圆周表面之间的最大间隙(D)被确定为0.1mm≤D≤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YKK株式会社,未经YKK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1675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