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循环自充电的方法及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8116485.4 | 申请日: | 1998-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204720A | 公开(公告)日: | 1999-01-13 |
| 发明(设计)人: | 黄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力 |
| 主分类号: | F02B63/04 | 分类号: | F02B6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2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充电 方法 装置 | ||
循环自充电的方法及装置,是应用于机电技术领域的电动(力)车、船、机行业,实现其自身补充电能的装置。
内燃机的发明及在车、船、机上的应用,使人类社会的文明迈进了可喜的一大步,但同时也伴随着污染、能源、安全三大问题对人类的长期困绕。今天,人类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使解决污染、能源问题的电动车应运而生了,中国“九五”计划中包括了电动车的运行和评价,自1998年6月至2000年12月,在广东汕头及毗邻的南澳岛上,30辆电动汽车的运行实验,已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
电动车一次充电距离短(约30公里,一次充电约需3小时,同时须建立大范围众多的充电站以适应普及的需求),是面临世纪末的课题之一,为解决这一课题,国际上较成熟的技术是采用燃料电池保持对电池组的充电,由于燃料电池技术要求高,生产制造难度大,严重阻碍了电动车的普及与发展。“循环自充电的方法及装置”,便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的,它能克服普通电池组一次充电距离短,和燃料电池的材料,生产、制造技术要求难度大,难以普及应用的不足。
循环自充电的方法及装置,实现的方案及原理是:
1、技术方案:
由原车(机)提供的初动力,通过空气压缩装置,压入高压储气罐,经单向阀进入衡压储气罐,通过另一单向阀控制,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源,驱动与发电机转子连接叶轮轴上的叶轮,带动发电机发电,由充电装置保持对电池组充电,至此,已可实现循环自充电,原车(机)提供的初动力源,作为与自充电装置产生的电源替换备用。
此设计装置与现有的技术相比,使用普通电池组即可,产品及原材料易得,生产、制造简单,无须使用前充电准备的时耗、能耗,补充电能在工作的同时自行完成,更不需要普及应用时在特大的工作范围内建立众多的充电接口(充电站),为电动车、船、机的普及与发展铺平了道路。
2、工作原理:
附图是“循环自充电装置”的示意图。
工作时该装置有空气压缩装置[1],它是由与原车(机)传动系统连接的传动轮[2],使曲轴[3]转动,通过连杆[4],使活塞[5]在活塞缸[6]内往复运动压缩空气,经止回阀[7],进入高压储气罐[8]内,由安全阀[9]确保储气罐[8]的正常安全工作,通过单向阀[10],保证衡压储气罐[11]与高压储气罐[8]的压差,由安全阀[12]避免储气罐[11]工作的不安全因素,并通过单向阀[13]和[10]的不同泄压,使储气罐[11]内的压缩空气的压力,达到匹配值后,始终保持为衡压输出,从而驱动装在相对密封壳体[14]内的叶轮[15]均速转动,经叶轮轴[16]传动,带动发电机[17]发电,再通过充电装置[18]保持对电池组[19]充电,通过对两组电池组的切换,便可实现循环自行充电。
要据使用目的范畴和环境条件,确定实施该技术的最好方式:
(1)、在脚蹬车(自行车)上应用储气罐[8]和[11]作为车架主体,传动轮[2]通过车轮转动,采用单套此技术设计装置。
(2)、在卡车,卧车等各种车辆上应用,可采用多套(2套以上)此技术设计装置。
(3)、在船舶上应用,船舶运行时利用水的阻力转动传动轮[2],来实现此技术设计的装置的单套或多套工作。
(4)、在风力发电上应用,通过风力使传动轮[2]转动,来应用此技术设计的装置。
(5)、在火车(机车),航空(飞机)上应用,高速运行时利用机体外空气的对流,驱动传动轮[2],实现此技术设计装置的应用。
第1、2两项,传动轮[2]可采用光滑轮或齿形轮,第3、4、5三项,传动轮[2]可采用叶式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力,未经黄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164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字式/日月星式二合一电子显示式时钟
- 下一篇:FJL气功奥寿康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