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圆竹展开式竹板及其制法无效
| 申请号: | 98115392.5 | 申请日: | 1998-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242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1-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坤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坤民 |
| 主分类号: | B27J7/00 | 分类号: | B27J7/0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宁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展开式 竹板 及其 制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竹展开式竹板及其制法。
现有技术中的竹板及其制法,如图5-9所示,先将圆竹切成一块块规则的小块;再对每一块小块进行粗刨加工,并干燥;然后将两两小块之间胶粘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定尺寸的竹板粗形,并二次干燥;最后对二次干燥后的竹板粗形进行精刨,即可得到一定尺寸的竹板。
其中,因每一小块均需粗刨加工使其方正,才能进行两两小块之间的拼接、粘合,在竹面刨制加工时,若沿竹子纤维逆向刨制,极易产生拉丝现象;而对众多小块纤维做逆顺向的肉眼判断又为不可取,无法绝对避免逆向刨制;且干燥后的竹子较干燥前的竹子逆向刨制时,拉丝现象更为严重;故粗刨加工应在干燥前进行,以减少因逆向刨制,造成的拉丝现象。
又,因小块的切取来源不同,用于粘合在同一块竹板上的每一小块的干燥收缩率也有所不同,经粗刨、干燥、粘合、二次干燥后形成的竹板粗形仍存在一定的不平整性,故需第二次刨制,即精刨,方可得一定尺寸的竹板成品。
如此重复刨制、干燥,使加工工序多,刨去量大,材耗亦大,竹板成品薄,且竹板成品的竹节排列无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竹展开式竹板及其制法,使加工工序少,材耗小,竹板成品厚,且竹板成品的竹节排列有序。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圆竹展开式竹板是由圆竹在其外表面上,沿轴向均匀地开设一组具有角度的剖沟,并展开而成。
展开式竹板的制法是:先在整圆竹的外表面上,轴向均匀地开设一组具有角度的剖沟,并依所需尺寸截取一定长度和宽度的圆竹板,将圆竹板展开,再将每个剖沟处的两个剖面用胶粘合在一起,即形成竹板粗形;然后干燥竹板粗形,最后进行精刨加工,即得一定尺寸的竹板成品。
采用上述结构和制法后,本发明因在圆竹上开设具有角度的剖沟,于刨制前已切除了多余的部分,圆竹板展开、粘合后,需刨去的量较已有技术少;同时,因圆竹板是直接截自同一根圆竹的同一段,其干燥时的收缩率均等,干燥后不存在表面的不平整,其竹节排列整齐、有序,竹子纤维的逆顺极易判断;故刨制工序可在干燥后进行,直接精刨得竹板成品,而无需以往“先粗刨、再干燥(以待粘合)”的多余工序,减少了刨制和干燥次数,使加工工序简单,且刨制次数少,需刨去量少,使材耗降低,竹板成品。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发明制法流程图;
图2是整圆竹剖沟后示意图;
图3是展开式竹板粗形示意图;
图4是展开式竹板成品示意图;
图5是现有技术制法流程图;
图6是圆竹上切取小块的示意图;
图7是小块粗刨后示意图;
图8是现有技术中竹板粗形二次干燥后的示意图;
图9是现有技术中竹板成品示意图。
请参阅图2-4所示,本发明中圆竹展开式竹板是由圆竹1在其外表面上,沿轴向均匀地开设一组具有角度的剖沟2,并展开而成。
请参阅图1,配合图2-4所示,展开式竹板的制法是:先在整圆竹1的外表面上,沿轴向均匀地开设一组具有角度的剖沟2,角度的大小根据剖沟的个数而定,以展开后所需刨去量最少、所得竹板成品最厚为佳。并依所需尺寸截取一定长度和宽度的圆竹板,此圆竹板可为1/4圆竹板、1/2圆竹板或其它规格的圆竹板,将圆竹板展开,再将每个剖沟2处的两个剖面用胶粘合在一起,即形成竹板粗形。然后干燥竹板粗形,最后进行精刨加工,即得一定尺寸的竹板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坤民,未经李坤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153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