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业废水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8113492.0 | 申请日: | 1998-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24C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05 |
发明(设计)人: | 曾庆福;陈克强;王云祥;张汉民;阮新潮;王军;张佳冰;赵祥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方元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2F1/30;C02F1/46;C02F1/2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守仁 |
地址: | 430073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 废水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可用于脱色、降解、回用工业有机废水。
背景技术
地球上的淡水,是人类和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可是,随着人口膨胀,人为污染水源尤其是工业水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使人类正面临缺水、断水的危机。尽管已开展了物理处理法、膜系统处理法、生化法和化学法,以及最近研究的光氧化法,以求解决工业水污染的问题,但是,由于这些方法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致使水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例如,以沉淀法、过滤法、泡沫分离法等为主的物理处理法,其缺陷是无法处理水溶性有机废水,且只是污染的简单分离转移。
又如,以UV/TiO2、UV/H2O2/TiO2、UV/O3法等为主的光氧化法,主要有氧化速率较慢、效率较低、运行设施复杂和成本较高等缺陷。
因此,解决水污染问题仍是当今科技发展必须解决的问提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便易行、快速有效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能解决工业废水的脱色、降解和回用的技术难题,尤其是可持续处理色度、浓度均较高的印染、染料和造纸等工厂排放的污水,并且无二次污染。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对工业废水采用物化——光化的脱色、降解、回用的技术,其方法是采用过滤或气浮工艺,去除工业废水中的固形物和大分子污染物,再通过光化反应工艺进行光催化氧化,以及通过电化学反应工艺进行吸附残余有机物和电催化氧化,净化工业废水。
上述光化和电化学反应可分别在光催化反应器、电化学反应器中进行。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物化——光化的脱色、降解、回用的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所以有以下主要优点:
其一.可持续处理色度、浓度均较高的工业废水,使印染厂、染料厂、造纸厂或其它厂矿的工业废水达到无色、无味、COD极低、可反复循环回用的水质要求。
其二.在处理过程中,能阻止有机氯化物的生成,无二次污染。
其三.脱色降解速度快,效果好。
其四.设备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和维修。催化氧化剂易得、便宜。
总之,本发明为解决水污染问题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实用性强,容易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发明是一种对工业废水采用物化--光化的脱色、降解、回用的技术,其方法是:先采用过滤或气浮工艺,去除工业废水中的固形物和大分子污染物,再通过光化反应工艺进行光催化氧化,以及通过电化学反应工艺进行吸附残余有机物和电催化氧化反应,使工业废水充分净化,达到排放或回用的水质标准。在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过滤或气浮是一级处理,光化反应是二级处理,电化学反应是三级处理。
实施例
对工业废水进行一、二、三级处理后,可以使其脱色、降解和回用,水体得到充分净化。
一级处理:采用一种天然矿石或煤渣中加入少量矿石为填充料,首先过滤去除部分固形物,并使废水中溶入微量能起到促进光催化氧化作用的无机矿物盐;或通过气浮法去除大分子污染物,在大大减少絮凝剂的同时,加入微量无机矿物盐。无机矿物盐可选用铝、锌复合盐。
二级处理:采用含有有效氯的氧化剂与活性氧均态下,使来自一级处理后的水体在光催化反应器中进行光催化氧化反应,并通过调节光强、波长以及无机矿物盐的量来加速氧化反应,因此可采用2个光催化反应器进行两步光化反应,使有机物氧化较彻底。同时,阻止有机氯化物的生成。
含有有效氯的氧化剂可以选用NaClO、HclO、Cl2。光催化反应器的数量可根据废水情况及处理后的要求来决定,相应地其光源应采用不同波长的光,即是金属卤化物灯、汞灯或太阳光。压力为常压~2Kg/cm2。
三级处理:采用电化学反应器处理来自二级处理后的水体,即通过该反应器中内置的可再生吸附材料吸附残余有机物,并通过内置的电极进一步催化氧化。由于所使用氧化剂彻底分解,则离开反应器的出水再无氧化性,氧化反应被中止,从而使出水达到无色无味、COD极低和可排放或反复回用的要求。同时,可去除金属离子及部分无机盐。这样,既不对城市污水的生化处理产生毒性,也不会对漂染加工产生副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方元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方元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134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