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持式移动台有效
| 申请号: | 98113218.9 | 申请日: | 1998-05-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26C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30 |
| 发明(设计)人: | 艾伟;陈朝晖;方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Q7/32 | 分类号: | H04Q7/3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持 移动 | ||
本发明属于手持式移动台系统,尤其涉及移动电话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基站密度的提高,移动电话的发射功率趋向减小,但对人体的电磁辐射并未有大的变化。现有的一体式移动电话工作时贴近人脑,其高频脉冲功率可达2瓦,甚至更大,辐射天线离人脑在10厘米之内。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正被医学界广泛证实,它已成为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致病源。电磁辐射能引起热效应、非热效应及累积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电磁辐射对人脑的损害尤其严重,可引发头痛、白内障、脑肿瘤、痴呆、帕金森氏症等疾病。近年来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的潜在危害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开始对有关电磁辐射的电子设备和设施,如移动电话、通讯电缆的电磁辐射采取措施。对开机使用中的移动电话测试结果表明,当脉冲功率为2瓦时,耳机、耳机上部及天线中部位释放出的电磁功率分别为350uW/cm2、950uW/cm2、440uW/cm2,大大超过电磁环境标准一级区标准应小于10uW/cm2的规定。它释放出的电磁辐射对大脑的影响可引起疲乏、头痛等症状,甚至被眼球吸收而造成白内障,更严重的是损害脑细胞而导致脑癌。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电磁波对人体的辐射危害,使辐射源远离人脑。
本发明手持式移动台包括主机和子机,主机与子机以无线或有线方式进行通信,其中主机包括微处理器、通信协议处理电路、编解码器和射频电路,分机包括微处理器、编解码器、音频处理电路和射频电路。本发明手持式移动台还包含有主机与子机以无线或有线方式进行通信的装置。
脂用分体式设计后,将移动电话分为主机和子机两部分,子机和主机之间的联系媒介可采用多种模式,如无线电、红外线、有线等。采用红外线或有线方式,子机对人体无任何辐射影响,若采用无线电方式,因子机与主机间通信距离不超过5米,子机无线功率在1到2毫瓦之间,参照上述测试数据,当子机脉冲功率为2毫瓦时,耳机、耳机上部及天线中部各部位释放出的电磁功率分别为0.35uW/cm2(微瓦每平方厘米,以下同)、0.95uW/cm2、0.44uW/cm2,远低于中国卫生部颁发的GB9175-88电磁环境标准一级区标准应小于10uW/cm2的规定。另外,本发明采用内置式整合天线,在靠近人体侧采用多种反射措施,使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进一步显著减少。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在实施例中,子机与主机采用无线通信方式。
图1为现有GSM移动电话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手持式移动台的工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手持式移动台子机的原理框图。
图4为本发明手持式移动台主机的原理框图。
如图1所示,现有GSM移动电话的核心控制部分为微处理器101,它控制所有的外围器件。显示器102为高点阵LCD,数据存储器103为静态随机存储器SPAM,程序存储器104为快闪存储器FLZSH ROM,GSM调制解调电路109完成高斯滤波最小移频键控GMSK调制解调功能,并完成变频用功率放大,工作频率范围符合ETSI关于GSM移动台协议规范,功率放大的瞬间功率一般不超过2瓦,功率大小受GSM基带处理电路108的控制。GSM基带处理电路108完成A/D、D/A转换及GSM协议处理,协议的处理采用的是全数字化方式。从GSM调制解调电路109接收到的信号经数字化处理后再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送往音频处理电路107。从音频处理电路107接收到的音频信号,经GSM基带处理电路108,送往GSM调制解调电路109。音频处理电路107完成两大功能,一是将GSM基带处理电路108送来的音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后驱动喇叭发声,二是将拾音器接收到的音频小信号放大后送往基带处理电路108进行编码。对键盘105的扫描由微处理器101完成。当有键被按下,相关线路连通,微处理器101即可获得按键的位置码,然后进行相应的处理。SIM卡106是GSM用户身份标识卡,它存有用户在GSM网络中的身份号等用于与网络通信所必需的内容,同时,SIM卡106也有半永久存储空间,可存放一定数量的电话号码、短消息等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132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