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高压液相色谱测定铜乳油制剂中去氢枞酸铜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8113137.9 | 申请日: | 1998-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34C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14 |
| 发明(设计)人: | 李静;付时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继兰 |
| 地址: | 51065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色谱 测定 乳油 制剂 中去氢枞酸铜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乳油铜制剂的测定方法。
去氢枞酸铜乳油是一种新型广谱、高效、低毒乳油铜制剂,它不仅保持铜素杀菌剂的广谱、低毒、持久等优点,而且还弥补了铜素杀菌剂药效不强、容易出现药害的不足,可称是目前开发较为理想的农用杀菌剂。去氢枞酸铜乳油的成分主要为:去氢枞酸铜、渗透剂、乳化剂、溶剂及枞酸衍生物,其有效成分为去氢枞酸铜,因此去氢枞酸铜的含量是该乳油的纯度指标。传统的铜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是采用碘量法,虽然较为简单,但是采用碘量法测定的是有机铜总量并非是去氢枞酸铜有效成分的含量,故该方法测定误差较大。虽有报道采用导数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法测定天然产物松香中枞酸和去氢枞酸的含量,这些方法对于天然混合物可以适用,但是对于进行了一定化学反应并加入了一定助剂后的混合物就无法准确测定其有效成分,只能通过色谱分离才能定量准确测定,然而气相色谱分析受枞酸类物质热稳定性限制而不宜采用。根据去氢枞酸、枞酸、四氢枞酸在化学结构上有差异,因此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该方法目前尚未有文献报道。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液相色谱测定去氢枞酸铜乳油有效成分的方法。
本发明所指的测定方法的实施分为两个部分:
1、产品的预处理:根据去氢枞酸、枞酸、四氢枞酸在化学结构上存在极性差异,先将产品进行除铜处理,具体方法是在被测定产品去氢枞酸铜乳油中加入Na2S 4-8克进行反应,过滤去掉沉淀物后,滤液用1摩尔/升HCl调至pH=3,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用无水Na2SO4干燥15分钟,减压蒸除乙酸乙酯得枞酸类混合物,用甲醇稀释定容,过0.45微米滤膜,即得测试样品。
2、建立枞酸类物质高压液相色谱条件,从而测得产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A、仪器:高压液相色谱仪,Waters-991色谱工作站。
色谱条件:色谱柱:150毫米×3.9毫米C18柱流动相体积比:甲醇∶水∶乙酸=94∶5∶1流速:1.0毫升/分 柱温:室温检测波长:紫外254纳米进样量:10微升
去氢枞酸的含量:
Xi(%)=(Yi×N×100×ρ)/(Vi×mi)×100%Yi:根据工作曲线及所测峰面积得到去氢枞酸量(微克)Vi:某次进样量(微升)mi:取样量(毫克)N:稀释倍数100:样品处理后转移至100毫升容量瓶,容积为100毫升。ρ:标准物质的含量(95%)去氢枞酸铜的含量yi=1.013Xi
在上述操作条件下,将标准溶液,试样溶液用外标法进行分析并测得试样色谱分析图。
附图说明:图1:去氢枞酸标样色谱图;横坐标—时间(分);纵坐标—响应值(毫伏);图2:试样色谱图;横坐标—时间(分);纵坐标一响应值(毫伏);
本测定方法的准确度:标准样品回收率在98%-101%之间,标准偏差0.46,变异系数2.96%,由此表明本测定方法精确度和精密度符合要求。本方法得到广东省企业产品质量检测部门认可。同时表明该测试方法是可行的。
实例1:
准确称取去氢枞酸铜乳油10.099克,加入6克Na2S放置过夜,将生成的沉淀过滤除去,并用无水Na2SO4干燥15分钟,用旋转蒸发仪蒸除乙酸乙酯溶剂即得到去氢枞酸类混合物。用分析纯级甲醇稀释至100毫升容量瓶,再取其中的1毫升稀释至10毫升容量瓶,过0.45微米滤膜,待上机测试。数据处理如下:Yi=13.53微克 N=10 ρ=0.95%Vi=10微升 mi=10.0099(克)=10.0099×103(毫克)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去氢枞酸%=12.73%
去氢枞酸铜=1.103×12.73%=14.04%即:去氢枞酸铜乳油有效成分的含量:14.04%实例2: 准确称取去氢枞酸铜乳油10.1718克,其余操作步骤同实例1。数据处理如下:Yi=13.68微克 N=10 ρ=0.95% Vi=10微升 mi=10.1718(克)=10.1718×103(毫克)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去氢枞酸%=12.78%
去氢枞酸铜=1.103×12.78%=14.09%即:去氢枞酸铜乳油有效成分的含量:14.0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131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熔镁砂提纯还原剂及其工艺方法
- 下一篇:热转印记录方法和热敏式转印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