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松乳菇母种培养基及松乳菇人工栽培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8112527.1 | 申请日: | 199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568C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02 |
发明(设计)人: | 谭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著明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12N1/14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唐国平 |
地址: | 410007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松乳菇母种 培养基 松乳菇 人工 栽培 方法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松乳菇母种培养基和松乳菇的人工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是非常行销的食用菌,但目前没有成功的人工栽培方法。所见报道有方平夷对松乳菇人工栽培的尝试(《食用菌》1994.3)。其采用的方法是:1.采用MS基本培养基,除去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补充3g/l蛋白胨,2g/l酵母浸膏,琼脂2%作为分裂菌丝,母种培养和保藏培养基;2.原种培养基采用小麦或牛粪粉与大米的混合物;3.子实体形成培养基为棉子壳,腐烂茅草和蔗糖;4.分离培养方法是先取菌柄或菌柄着生处的部分菌盖于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待菌丝出现后,挑选菌丝转接培养成母种,再扩繁原种,最后进行子实体培养。其实验的结果是人工栽培条件下可以形成子实体,但不易形成,就是形成了也不易长大。目前人们没有找到一种适合的松乳菇菌种母种培养基,和一种好的人工栽培方法,因此也就无法产业化生产松乳菇。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松乳菇母种培养基和有效的,可产业化的松乳菇人工栽培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母种培养基主要由下列成份组成:酵母2--10g,尼克酸1--10mg,叶酸2--8mg,生物素1--8mg,葡萄糖20g,琼脂15g,MnSO40.5g,FeCl30.5g,ZnSO40.5g CuSO45mg,KH2PO40.5g,盐酸硫胺素30mg,8g松针叶与水浸煮后的过滤液1000g,并且PH值为5.1。
上述培养基各成份中优选酵母5g,尼克酸5mg,叶酸3mg,生物素5mg,其它成份不变。
用上述母种培养基进行松乳菇人工栽培的方法是:
A.菌种培养:将采集的新鲜子实体,经消毒后,取菌柄与菌盖连接处菌肉0.7×0.7×0.4cm大小,转入盛前述母种培养基的灭菌试管内,于22℃温度下培养20--25天;
B.菌根合成:选新鲜马尾松饱满种子在20--25℃水中浸泡15--20小时,沥干后经消毒处理,将种子置于21--23℃,照度为5000Lux的条件下培养7--10天,种子发芽,胚根长2--3cm;取A步中所得的菌种豆粒大小移入装有蛭石20--50%,颗粒碳40--70%,上述母种培养基10%(重量)的菌根合成培养基的试管中;置于种子培养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后,移入已发芽的马尾松幼胚,继续在种子培养条件下培养35--40天,然后将幼苗移入灭菌土壤中,培养5--8个月即可得到菌根合成苗;
C.将B步中得到的菌根合成苗继续原地栽培或移植到普通土壤培养2-3年,即可出菇。
上述人工栽培方法中优选菌根合成培养基为:蛭石30%,颗粒碳60%,菌种分离用培养基10%(重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母种培养基,以及用该母种培养基人工培养子实体的方法绝然不同。在子实体的培养方法中采用了有生命的马尾松幼胚,得到菌根合成苗,并通过菌根合成苗实现人工栽培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人工栽培方法,可以达到产业化生产的目的。生产得到的松乳菇与天然松乳菇的形态特征一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10
表1列出了在不同培养基配比,及不同基质配比条件下菌根合成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用本发明提供母种培养基,并在本发明的培养条件下均能得到好的菌根合成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著明,未经谭著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125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能提供大量通知模式的无线寻呼机
- 下一篇:薯蓣皂素的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