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蟾蚌肿瘤散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8110977.2 | 申请日: | 199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205227A | 公开(公告)日: | 1999-01-20 |
发明(设计)人: | 殷作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殷作磊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毛翠莹 |
地址: | 20006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肿瘤 及其 生产 方法 | ||
一种蟾蚌肿瘤散及其生产方法,是为各种肿瘤患者提供由中药配方组成,经科学加工而成的一种药物,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目前在市场上有不少治疗肿瘤的汤、剂、膏、丸、散,多数是以治疗良性肿瘤为主,治疗恶性肿瘤的尚不多见,虽然市场上也有贴敷恶性肿瘤的药膏,但常以贴穴位治疗,不能及时有效的抑制恶性肿瘤的生长,重复效果也差。尤其是对于已难以进食进水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再好的汤药、丸药都无法服用,西医的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及其他药物的治疗方案均不再能起作用时,往往只能束手无策,并没有一种积极、有效的药物可以采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肿瘤患者的需要,尤其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需要,根据中药的药理作用,采用科学配方加工制作,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不仅可以制成胶囊丸服用,更适合于制成药膏贴敷,使肿瘤得到抑制、缩小以至消亡,达到治疗目的。
为实现这样的发明目的,本发明人采用中药蟾蜍粉、蚌粉、螺蛳粉、马前子、乳香、没药、川芎、莪术、山豆根、麝香、血竭等十几种中药按比例配制而成,制成药粉成散剂后再加工制成贴敷药膏或口服药丸。由于此种药物主要是用蟾、蚌等为原料制成治疗肿瘤的散剂,故称之为蟾蚌肿瘤散,用蟾蚌肿瘤散调成的药膏叫蟾蚌肿瘤膏,用蟾蚌肿瘤散制成的胶囊丸叫做蟾蚌肿瘤丸。
为达到理想的药效,肿瘤散的制作和加工,必须保持原来药性,同时不能破坏其生物活性。药中的蟾蜍粉是以大中华蟾蜍或黑眶蟾蜍为原料,活杀去肉,将其头、皮、内脏进行冷冻干燥分离,经粉碎,过80目筛,得其粉末,即为蟾蜍粉;采用河蚌去壳取其肉,冷冻干燥分离,经粉碎,过80目筛,取其粉末,即为蚌粉;螺丝去壳,冷冻干燥分离,经粉碎,过80目筛,取其粉末,即为螺蛳粉。上述三味药的制法相同。其他的几种成份马前子、乳香、没药、川芎、莪术、山豆根、麝香和血竭皆分别粉碎经过80目筛,取其粉末。
全部粉末制成后,按蟾蜍粉7克、蚌粉5克、螺蛳粉3克、马前子2克、乳香4克、没药4克、川芎5克、莪术3克、山豆根6克、麝香1克、血竭1克的比例配制混合,搅拌均匀,分装小袋成散剂产品,即为蟾蚌肿瘤散。每一袋装为41克作为一次贴敷用量。
本发明的产品以贴敷治疗为主,在蟾蚌肿瘤散中加入食用粘合剂调成糊状药膏贴敷使用,可将小袋蟾蚌肿瘤散倒在小器皿中,用食用粘合剂,如蜂蜜、鸭蛋清或面粉,调拌成糊状,把糊状的药膏摊在肿瘤患处,用特制胶布覆盖在药膏上。胶布上打有小孔,便于透气。使用的食用粘合剂以蜂蜜为好,在夏季用蛋清容易腐臭,用面粉容易变腐干裂。
本发明也可分装制成颗粒状的丸药,如制成每粒0.5克的胶囊丸用于口服,作为很重要的辅助治疗。
本发明的药性具有渗透性,有开窍醒神、活血化瘀、拔毒攻坚、祛邪培本的药物效应,用散剂调拌成药膏贴敷于肿瘤部位,使药性直接进入患处,达到消肿攻坚的作用;同时,可以净化血液,切断血管对癌细胞供应养份,增加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在药物的加工过程中保持药中的生物活性,提高药效。本发明疗效快,无毒副作用,重复性好,适用于各种肿瘤患者的使用,不仅能有效地减轻病人痛苦,还能对晚期肿瘤患者能起急救作用。
本发明采用药膏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了国内外对肿瘤治疗的新药,有异于一般的汤、煎、膏、丸、散的单独使用,也不同于西医的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及其他药物治疗。用法简单,易被广大患者和病家接受,并可同时接受中西药物治疗,互不干扰。经大量的临床验证,对重症晚期肿瘤患者不仅取得了预期的疗效,肿瘤得到有效的抑制、缩小甚至消失,还减少了病人及其家属的医药费开支,推广应用必将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十分庞大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殷作磊,未经殷作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109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物品的防伪方法
- 下一篇:天然食品肉粉剂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