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菌毒防冶剂及其生产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98110131.3 | 申请日: | 1998-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94095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9-30 |
| 发明(设计)人: | 汲岱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汲岱昌 |
| 主分类号: | A01N25/30 | 分类号: | A01N25/30 |
| 代理公司: | 山东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耀文 |
| 地址: | 250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菌毒防冶剂 及其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属于一种复配农药,特别是涉及一种杀菌毒类农药,具体说,涉及一种含有机氮化合物的复合菌毒防治剂。
在我国,每年植物病害对农林作物的危害和损失不少于虫害,自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为此做了大量的研制工作,虽然开发了许多杀菌剂如三环唑、甲霜灵、霜脲氰等内吸性杀菌剂,但是大多仅适用于防治由真菌引起的病害,而对因病毒和细菌造成的病害,其防治效果不佳,且此类药物合成工艺复杂、使用成本高、残毒较高,难以长期和连续使用。八十年代开发的以多烷基氨基乙基甘氨酸盐酸盐为杀菌活性组分的复合杀菌剂,如由ZL89106831.7公开的菌毒清,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杀菌剂,它对部分病毒有防治作用,目前它作为杀菌剂应用于农林作物及鸡瘟病。但它还存在着以下缺点:如使用时稀释倍数低、用量大、成本高,适用面窄即只对亲油性病毒有防治作用,因而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菌毒防治剂及其生产工艺,其主要目的在于:该防治剂可以通过选择表面活性剂及相应的复配工艺,提高其单位使用效率,扩大防治病毒种类,辅以植物生理调节剂,以达到实现防治菌毒的增效功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以两性表面活性剂二(辛基氨乙基)甘氨酸盐酸盐(C22H48N3O2.CL)和三十烷醇(CH3(CH2)28CH2OH)为主要成分,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TX-10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共同组成的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由于该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比单一活性剂,能够提高溶点,增加溶解度和吸附量,增大临界胶束浓度,从而导致降低细胞壁膜的表面张力,破坏病原体的壁膜结构,诱导病原物从细胞内脱出而失活,实现杀死菌毒的作用。即其杀病毒活性物的杀灭作用是通过改变病原体的细胞壁膜的理化性质而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菌毒防治剂的配方按重量百分比为:3.0-25%二(辛基氨乙基)甘氨酸盐酸盐(C22H48N3O2.CL)、0.05-0.5%三十烷醇(CH3(CH2)28CH2OH)、3.0-8.0%TX-10、3.0-20%三氯甲烷、3.0-15%十二烷基硫酸钠、3.0-15%吐温、2.0-10%磷酸二氢钾、1.0-3.0%硫酸铜、余量为澎润土或轻质碳酸钙。
由于本发明菌毒防治剂是由二(辛基氨乙基)甘氨酸盐酸盐和三十烷醇为主要成分组成,即在菌毒清中加三十烷醇乳剂组成。而三十烷醇是一种植物生理活性物,它本身的作用只能对生理代谢起调节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单独使用它无助于对病害的防治。而本发明在菌毒清中加入适量的三十烷醇,在使用中较单独使用菌毒清有显著的功效,即由单一使用菌毒清的稀释200-300倍,提高到1000倍,即由含二(辛基氨乙基)甘氨酸盐酸盐150-250ppm降低为50ppm。由防治亲油性病毒扩大到亲水性病毒,如番茄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由病株的自身免疫变为注入生理活性物强化自身免疫康复状态,从而实现对病株调、治结合的防治策略。用6%本发明菌毒防治粉剂在山东章丘和河北唐山所作的大田对照试验的测试数据表明,稀释750倍液、1000倍液、1250倍液的第三次用药后五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8%、82.7%、61.7 %。
本发明菌毒防治剂与菌毒清都含有杀菌毒活性物二(辛基氨乙基)甘氨酸盐酸盐,都有强渗剂TX-10;本发明同三十烷醇乳剂相比,都含有经过乳化的三十烷醇和表面活性剂吐温,十二烷基硫酸钠。但其突出的特征是:将菌毒清(10-25%)或二(辛基氨乙基)甘氨酸盐酸盐加TX-10,同三十烷醇(86%以上)的乳剂复合为一体。
本发明生产工艺分为三个工序,第一阶段为乳化阶段,为使乳化顺利进行,可先用三氯甲烷在55-62℃下溶解三十烷醇,待三十烷醇充分溶解后,输入罐内并伴随搅拌,乳化在反应罐内80℃温度下进行40分钟。第二阶段为复合,可用菌毒清或二(辛基氨乙基)甘氨酸盐酸盐加入TX-10在40℃温度以下,同上述三十烷醇乳化液在搅拌罐内混合搅拌30-40分钟。第三阶段为合成,加入适量磷酸二氢钾、硫酸铜等辅料和澎润土或轻质碳酸钙,搅拌均匀,出罐后烘干、粉碎、分装即成产品。
本发明菌毒防治剂的配制工艺如附图1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汲岱昌,未经汲岱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101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癌症的外用膏药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卵磷脂果汁饮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