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低通滤波器无效
| 申请号: | 98108402.8 | 申请日: | 1998-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210273A | 公开(公告)日: | 1999-03-10 |
| 发明(设计)人: | 宋永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2B1/10 | 分类号: | G02B1/10 |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晓舒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滤波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低通滤波器,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摄像机中使用的光学低通滤波器,它减少了空间取像时的折叠失真。
一般说来,摄像机包括一个固态成像器比如电荷耦合器(CDD)和一个滤色片,其对经滤色片得到的物体的彩色图像进行空间取像以输出视频信号。这时空间取像产生与色码有关的折叠失真。
于是,在工业摄像机、家用摄像机或静物摄像机领域广泛开展了减少折叠失真的方法研究。
图1A例举了一个普通单片CCD内的像素排列,其中Px表示像素R、G和B的中心在水平扫描方向上(H)的相应距离,Py表示像素R、G和B的中心在垂直扫描方向上(V)的相应距离。如图1A所示,一个条状滤色片的例子如图1B所示,其中在该滤色片中像素R、G、B周期性地重复排列。当对来自图1B所示的滤色片的图像进行空间取像时,相应像素R、G和B的载波分量表示为图1C中的空间光谱。这时横坐标fx和纵坐标fy分别被标准化为Px/2π和Py/2π。
图1C中,箭头长度指示载波分量的大小,箭头方向指示载波分量间的相差。当投射到固态成像器上的实物具有长窄的黑白竖条纹时,在空间频率上位于坐标点(1,0)的载波分量2产生一乱真纹。对于具有相当窄的竖条纹图案的实物,位于坐标点(2/3,0)的载波分量3产生一绿色和品红色的交叉。
对具有相当粗的竖条纹图案的实物来说,位于坐标点(1/3,0)的载波分量4产生一绿色和品红色的交叉。当实物具有长窄的黑白水平条纹时,位于坐标点(0,1)的载波分量5也产生一乱真纹。
当扫描一个具有相当粗的水平条纹图案的实物时,位于坐标点(0,1/2)的载波分量6产生闪动,但这一闪动可通过同时扫描二条水平线来消除。借助取样保持信号处理操作可消除乱真纹。所以,图像质量的降低主要是图1A中水平方向的像素排列引起的。
在产生折叠失真的载波分量中,虚线表示的分量可在电荷耦合器(CCD)中运用电子信号处理来消除,但因为实线表示的分量不能消除,所以采用一个光学低通滤波器以减少折叠失真。
参阅图2,该图简要表示了用于减少折叠失真的普通光学低通滤波器,光学低通滤波器10由第一双折射元件13和第二双折射元件15组成,每一个元件有一个光轴。第一双折射元件13的光轴13a与固态成像器的水平扫描方向(H)呈θ角,第二双折射元件15的光轴15a与固态成像器的水平扫描方向(H)呈-θ角。
如果一非偏振光束入射到第一双折射元件13上,光束被分解成一寻常光和一非常光。寻常光和非常光入射到第二双折射元件15时,每束光再次被分解成一寻常光和一非常光,这样,入射光束经过光学低通滤波器10后发射出四束光。
每一束发射光的亮度和位置由第一双折射元件13和第二双折射元件15的厚度D1和D2,以及第一双折射元件13和第二双折射元件15各自光轴13a和15a之间的夹角2θ决定的。所以,就第一双折射元件13和第二双折射元件15的厚度D1和D2,以及第一双折射元件13和第二双折射元件15各自光轴13a和15a之间的夹角20而言,其空间响应可在被第一双折射元件13和第二双折射元件15分解后的光束的水平(H)和垂直(V)扫描方向上得到。
这时,通过调整厚度D1和D2以及夹角2θ,在预计要出现的折叠失真(如彩色交叉)的空间频率上的响应可被调为零。这样,通过运用上面描述的光学低通滤波器10可减少折叠失真。
但在这一光学低通滤波器10中,第一双折射元件13和第二双折射元件15必须准确地粘合在一起,以使第一双折射元件13和第二双折射元件15的光轴13a和15a间的夹角为一特定值。否则,折叠失真不能有效减少。但因为很难准确粘合二双折射元件13和15,光学低通滤波器10的制造过程变得复杂,而且因为需要两个双折射元件,所以造价高。
为解决上述难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廉价并易于制造的光学低通滤波器。
于是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低通滤波器,以用于具有固态成像器和滤色片的摄像机中。该光学低通滤波器包括:至少具有两个光轴的一个双折射元件,每个光轴与固态成像器的水平扫描方向呈不同角度,以使入射光束被发射成一束环状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084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